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一月定青州(3/4)

王烈、国渊等人前来帮助他抚民、断案、恢复生产。这么一来,青州牧的班子,倒是很大程度上开始向青州这边倾斜。

恢复青州的秩序,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重建青州的乡绅地主阶层。

乡绅地主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影响当地的政令执行就是豪强,豪强取得了可以世代受惠的政治特权就是士族。蒋通虽然从内心深处不喜欢士族,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士族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味的为敌并不是明智之举。如果自己在处理青州世家遗族的问题上过于强硬粗暴,说不得,渤海的世家们难免会生出兔死狐悲之感,在稍后和士族总代表袁绍的对决中,渤海世家说不得会拖自己的后腿。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延续,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分布在各个乡村的乡绅地主来完成的。搞一刀切,彻底消灭乡绅地主阶层,只会导致民间文化和全民素质的整体倒退和低下。所以即便不考虑现实原因,只单单为民族文化传承负责这一点,蒋通也不能完全不考虑青州世家大族重整家门的呼声。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渤海民心向着蒋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蒋通军屯的示范作用。因为军屯户的生活明显比土著自耕农好,比渤海世家手下的佃户就更好。所以渤海世家们剥削起自己的佃户来也要一忍再忍,生怕催逼过甚自家的佃户就逃跑了。因此蒋通决心在青州也稍稍扶持那么几家世家复兴,一方面为自己打好政治牌,一方面也为将来民心的获取做好准备。

因为自家主公已经明白的说明了以上的几点考虑,王烈大fa官在关于裁定青州世家遗族关于田产、佃户的争夺时。不再像以前那样‘秉公执法’,而是稍微保护了一下各个世家遗族的利益——以前你们这些家族跨州连郡的大庄园是别想全部拿回来哪,没看见东莱蒋家的当家人,我们主公自己都没有找青州政府索要以前被黄巾军占领的四个大庄园么?不过呢,虽然是历经血战才保留下来的,但我家主公怎么着也保留了一个牟平庄园是不?这样吧,你们提供田契,青州政府允许你们自己挑其中的一个庄园归还你们。同时其他的庄园青州政府用粮食进行赎买。粮食哦!这可是粮食哦!有了粮食,你们自己就可以去招募流民了嘛。这样一来你们的佃农、家奴不就有了么?但是咱们先说好,我们青州政府的军屯招募可以在你们招募流民之后才进行,但你们每家最多只能招募五百户流民,总人数不准超过一千人!因为政府也是需要人口的嘛!什么?你不服?你说要恢复以前你们家以前一万户的佃农规模?老兄,你脑子烧坏了吧?根据这县衙存放的档案,黄巾大乱前你们家交的人头税可是只有一百名佃户么?怎么你家会有一万户呢?嗯,明白了,老兄你以前隐瞒人口啊,而且还隐瞒得不少?嗯,那这样,归还你家庄园的事情先停一停,我们先来算算你们家自大汉光武中兴一百多年以来偷税漏税了多少,你把这些税款补齐了我们再说后面的事情好不好?哦,你说五百户你认了?这就对了嘛。好,结案,你来签字按手印吧……

蒋通的这一手,虽然对世家大族让利并不彻底,但也是难得的仁政了。毕竟战乱之后还愿意归还战前庄园的,当今天下,一个诸侯都做不到。复兴家门!这是多么具有震撼力的口号啊!凭着郭嘉和张涛、李马槽等人麾下的间谍系统的广为宣传,浩然公高义这五个字,逐渐的又在天下世家大族嘴上挂上了。

初步搞定了青州残存的世家大族,蒋通开始在青州全境实行军屯。所谓军屯,就是以自家的私兵、老兵、残疾军人为基层的亭长、屯长。蒋通规定,五百户为一亭,十亭为一屯。将流民按照军事化的方式组织起来进行集体居住,冬季农闲时军训,集体兴修水利设施,夜间夜校洗脑。从而增强农民阶级的纪律性,提高民众的忠诚度和预备兵源的素质。但是在生产上,来自后世的蒋通坚决否定了集体耕种的生产方式,而是彻底的包产到户。

在具体的鼓励开垦的政策上。蒋通借鉴了西晋初年的占田令和北魏时代的均田制。规定军屯屯民,每户男子授粮田二十亩,桑田十亩,菜田五亩。女子授粮田十亩,桑田五亩。这样一夫一妻组成的家庭,总共授田五十亩。初平元年,政府贷给过冬的口粮和种子,此后分五年偿还。初平二年免税。初平三年起,粮田每亩征收一石粮食。桑田每亩征收五十文钱。菜田不征税。免除人头税和徭役。若有需要时,军屯屯民要服兵役,服兵役期间,全家免税,政府酌情予以补贴,补贴额度不低于一年赋税额。在保证政府授田的收成达到至少能够完成赋税足额缴纳的前提下,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夫妇二人可以最多自行开荒五十亩。这五十亩地政府不征税。田主死亡后,政府拨给的土地要归还,但自行开垦的荒地可以传给子孙。同时政府要求每一个屯长、亭长,教导军屯屯民如何精耕细作,如何饲养家畜家禽等以改善生计。

中国人对土地的热情永远第一,搞好了农业、农民、农村等三农问题。青州才能算是真正的安定,这里才能真正成为蒋通征伐天下的基地。但是数十万人的分田分地,是一个极为浩大的工程。从初平元年十月底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的三月,各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