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汇于沧州(1/2)
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凌的心很硬很冷很无情。
赵大隐隐间有一种猜测,王爷是故意拖到傍晚时候契丹人的防备最松懈的时候才发动进攻的。但是他不会说出来,不会告诉任何人自己的猜测。作为王爷最忠诚的属下,他知道有些话是要烂在肚子里的。
他只是想不明白,刘凌是从哪里找来的另外两路大军。
朱三七,罗旭,这两个人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沧州?为什么监察院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还是说,监察院收到了消息,却连自己这个指挥使都瞒住了?陈子鱼是三处的档头,可她真的就能控制住整个三处吗?
赵大摇了摇头,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这一战胜了。相对于战果来说,损失的其实并不算太大。沧州守军死了不到一万人,城下堆积着将近三万具契丹人的尸体。而城外,被四路骑兵狂冲乱突之后,契丹人的损失最少也有五万人。再加上沧州南边那一场大火一场杀戮,契丹人总共损失超过了十万人。
这样辉煌的胜利,难道不值得庆祝吗?
赵大让自己尽量看起来很高兴,笑容满面。
契丹人并没有被彻底击败,三十万精锐的契丹狼骑,连绵数十里的连营,并不是那四路加在一起都不足四万的骑兵能彻底摧毁的。虽然耶律极被刘凌的骑兵追的一路狂奔,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契丹大营中。主将回归,再加上有耶律真,韩知古这样的名将重臣坐阵,契丹人虽然被杀的节节败退但依然还是没有彻底溃败。
契丹人的二十万大军虽然被打了个措?
朱三七虽然表面上归顺了汉王殿下,但因为汉军北上抗击契丹人的缘故,冀州城还在朱三七手里,他手下善战之兵依然还有三万多人,就算失去了争霸中原的实力,但傲立一方为诸侯还是有这个本钱的。而罗旭这个人,对大周的忠心则是不可动摇的,就算明知道凭实力拦不住汉王殿下一统中原的脚步,但他必然不会退缩逃避。
偏生是那些该千刀万剐的契丹人来了,却将三个注定为敌的人暂时拉在一起。
罗旭的目光一直在刘凌那六千修罗营骑兵上扫,眼睛最深处的那一抹掩饰不住的震撼刺激着他的心。他之前虽然败于裴战之手,但那是因为寡不敌众的缘故。他一直自负,这天下最强的骑兵不在大辽不在西夏,而在大周。可是看到修罗营那恐怖变态的战斗力和如此严整的军纪,他终于感觉到惊讶和慌乱了。
原来,虎贲精骑,并不是天下唯一也不是天下第一。
他不知道,也不敢想象,如果他麾下的虎贲精骑和刘凌麾下的修罗营硬碰硬的话,是个什么样的后果?
从见识到修罗营战斗力的那一刻,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也开始重新审视汉王刘凌这个人。他研究过刘凌用兵,可以说对刘凌那种临机应变的能力,那种放眼天下的大局观都极为推崇。现在,他又感受到了刘凌的另一个让人妒忌的能力,那就是练兵。能练出修罗营这样的骑兵来,就已经足以令人敬仰了。
修罗营的恐怖,不仅仅是骑兵的战力,还包括那些战马的血腥。这些马是怎么练出来的?高大且充满了兽性,那还是马吗?
罗旭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如刘凌。
而朱三七则更加的震撼,他见识过汉军的战斗力,见识过那些威力巨大的火器,今天,他又见识了汉军的顽强和冷酷。守城的五千汉军全部战死无一人后退半步,这种精神,放眼大周如今的军队,只怕找不出来一支。
如果,换了他自己指挥不足万人抵抗数十万契丹大军,他不认为自己会一直站在城墙上。
城头那飘扬着的破损的战旗,虽然有大周的,也有大汉的,但朱三七知道,那旗子上代表着的精神,都是汉人的。刘凌的军队,用鲜血和生命告诉他,什么叫做汉人。
朱三七深深的对着那些排列的整整齐齐的汉军士兵的尸体一拜。
罗旭动容,跟在朱三七身边,也是一拜到地。
朱三七站起来,看着刘凌说道:从今日起至契丹人退,朱某唯汉王殿下的命令是从。朱某麾下的士兵,但凡有违抗汉王殿下军令者,朱某比杀之。
罗旭想了想也说道:虎贲精骑,任由汉王殿下调遣!
刘凌没有假惺惺的客套什么:两军交战最忌讳的就是令出多门,既然两位将军愿意听我号令,我也不会推辞。待杀进了胡虏,我再给两位将军赔罪。
三人上了城墙,见城外的契丹大营依然还是火焰滔天,这一把大火,烧了契丹人的大营,对于契丹人的打击甚大。虽然没有毕全功于一役,但却一举搬回了颓势。如今三方的军力相加,虽不足十万人数是契丹人的一半不足,但如今汇集在沧州城里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又有人和地理之优势,对契丹人的战争,局面已经扭转了。
乱而不溃,进退有方。
罗旭看着更远处的一片灯火感叹道:虽然敌视契丹人,但不得不说,其军果然很强。
朱三七也道:若是换了我的人马被骤然突袭,只怕也不如契丹人那般稳妥的撤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