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七章 第一次反匪同盟 二十四(1/2)

被朱术桂义正言辞的问了一句后,朱成功一时间有些懵了,他嗫嚅着嘴,不知该如何回答。现场气氛十分凝重,一时间竟然寂静无声,两派之间似乎有些隐隐对立。

这时,站在朱成功身后的陈永华神色复杂的看着站在朱术桂身后的兵部侍郎王忠孝。陈永华父亲陈鼎是前明举人出身,曾经担任过泉州府同安县的教谕,后来鞑子南下福建时陈鼎自杀。因为朱成功数年前拿下泉州府,陈永华便成为了朱成功治下之民。后来兵部侍郎王忠孝发现陈永华的才华,便向朱成功推荐之,于是陈永华便成了朱成功的亲随兼侍卫。可以说,王忠孝便是陈永华的伯乐,有着知遇之恩。

所以,无论是从陈家的背景还是陈永华个人因素来说,陈永华都应该向王忠孝靠拢才是。可是,当陈永华成为朱成功的亲随侍卫后,朱成功对陈永华青睐有加,大力培养。这次无比重要的会议也将陈永华带上了。

一边是伯乐,一边是恩主,陈永华实在难以选择。尤其是待在朱成功身边时日渐久,陈永华也知道了自己恩主也不是愚忠之人,他的麾下部众也有着自己的利益述求,这些人的利益和大明交织,但绝不是说就等同于大明。作为部众的首领,自己的恩主也要保护他们的利益,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首领。所以朱成功与永历朝廷有合作也有矛盾。

乱世之人依傍强者而生,何况如今自己还居于朱成功麾下,于是陈永华慢慢的闭上了眼睛,眼前王忠孝的影像渐渐不见了,陈永华的心渐渐的向朱成功靠拢而去。

与陈永华心中纠结和决绝不同的是,刘国轩却十分淡然。刘国轩是福建汀州人,曾因为生计投奔过鞑子,当过门卒也当过守备千总,曾经还在施琅麾下任过职。那时施琅随叔父施福、郑芝龙五弟郑芝豹等人投降鞑子,曾短暂的担任过鞑子的伪职。

当朱成功打出名堂,在厦门金门建立根据地时,刘国轩就对朱成功钦慕不已。后来朱成功借着保安团夺取金陵导致福建兵力抽调向北的机会一举攻占了漳州,这时刘国轩终于能光明正大的投入了朱成功军中,可以一尝所愿了。

进入军中后,朱成功也对刘国轩青睐有加,虽然因为刘国轩进入朱家军时日尚浅,军职上只能被任命为副领兵,但是此次会议将刘国轩带入其中也是一个要提拔重视的征兆。

所以刘国轩此刻只是淡然的看着这一切,心中唯有对朱成功的忠意。自家王爷指哪,自己就打哪,绝无二话。

相比于陈永华和刘国轩此刻已经早早的脱颖而出,日后的台湾三杰之一的冯锡范还在苦苦等待着,等待自己的命中恩主朱成功之子朱锦长大呢。

随着现场的气氛渐渐凝重,朱成功终于开口了,他对朱术桂笑道。

“本王原本想去请监军的,只是听闻监军近日病了,这才未去叨扰。此时召集众将正商议出兵金陵之事。”

正好这几日朱术桂确实腹中不适,于是他也就顺坡下驴了,认可了朱成功的解释。毕竟最终出兵还是要靠朱成功,能不翻脸还是不翻脸的好。

见朱术桂虽然还板着脸色,但是却也不再咄咄逼人了,于是现场的气氛也渐渐平缓了起来。

朱成功也松了口气,如今他还不想和朝廷闹翻。虽然打着朝廷的旗号有诸多掣肘,但是获得的好处更多。

“不知王爷何时出兵金陵?”朱术桂没有落座诸将让出来的位子,而是站在临近门口处继续问道。

“这?出兵与否还在商议之中。”朱成功迟疑的说道。此刻朱术桂站着居高临下的望着正坐着的朱成功,这让朱成功感觉十分不适。

“此事还需商议?团匪倒行逆施废我名教,若其得了江山,天下子民将不再知礼不再尊礼,人不知礼这和禽兽有何区别?”朱术桂愤慨的大声吼道。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团匪不仅废礼,还弃服!胡人左祍汉人右衽,团匪竟然直接用对襟!如此陋服,团匪怎么还有脸自称年号华兴的?对襟服到底美在哪里?我大明太祖于洪武年间,禁官民步卒人等服对襟衣,惟骑马许服,以便于乘马。可是团匪竟然所有服装都是对襟,而且还不是布制的盘扣而是铜质的盘扣!”

朱术桂口中骂声迭出,一套套的让在场的武将听的晕晕的。其实对襟装早在唐宋时就盛行了,穿起来也很漂亮,只是明朝用的少而已。所以这也是朱术桂加的私货,只为对团匪表示愤慨而已。此刻朱术桂能不愤慨吗?团匪可是要与老朱家抢江山的啊!若团匪得了江山,自己这老朱家的余孽岂不要遭受清算?

“团匪之祸甚于鞑子!鞑子虽是异族然尚知道尊崇士农压制工商,商人见利忘义岂能治理天下?可是团匪却废科举弃士子,培养的读书人也不教授名教学说,而这些读书人学成后最多只能为吏不能做官,这岂不是对读书人人格的践踏?而且读书人也没有优待,更无免税政策,让堂堂圣人弟子沦落到与农人无异。岂不有辱斯文?至于农人,更是不安心种地耕耘,反而是追捧什么股票,弄得和商人一样充斥着铜臭味。而商人竟然可以当官,堂而皇之的进入什么工商部的衙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