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章:潼南阻击战一(1/2)

潼南,是掌握在川军手中的靠近遂宁最北面的一个城。它的东面是培江对岸的龙多山,西北面是大西军的防线。

金兵不管是想南下合川还是直接攻击安岳,如果不能直接从西军的防线南下,就只能走潼南。要在安岳阻挡川军的西线大军,这是唯一的路。

阿济格部从西充分两路南下,一路直接西进射洪,逼迫西军撤退遂宁;另一路五万大军只差宝龙镇,准备强攻潼南。

而此时的孙可望已经把西军的主力西撤八十里到大英,只留下少量军队在遂宁城。唯有李定国部还坚守在遂宁东南方向的培江沿岸。

孙可望同时给大明和后金都去了两封信,两封信的内容几乎一样:要求封他为单子王,并且化川西为大西军独领的封地,他就可以附国,请以沐王府例。

“将军,我们撤不撤?”靳统武陪着李定国看着培江对岸若隐若现的金兵,担忧地问。

“明军主力到潼南了吗?”李定国忧心忡忡地问。

“还没有。而且据报,潼南现在成了一座空城,里面根本就没有兵了。”

“怎么,守军害怕的逃跑了吗?”李定国眼皮一翻,不屑地问。

“不是。按照他们的军制说守军只有一个团,那个团长带着所有的部下过了培江,堵在了龙形镇上。”

“那不是送死嘛,我听说他们一个团也就一千多人,去抵挡五万大军?”李定国很意外,川军的一个小将领怎么会选择这样的战斗方式。

“可不是嘛,这一千多人还不够八旗塞牙缝的呢。这领兵的什么团长,根本不会打仗吧。”靳统武也觉得不可思议,如果依靠川军的水师守住培江,靠一千人倒是还能坚持一些时间,可是放弃了培江却选择和敌人硬扛,这个领兵的人是脑袋进水了吗?

“不要小看别人,这个团长其实心里很清楚。固守潼南当然可以保命,但是如果金兵占领了河对岸,他们就可以顺河而下,到时候下游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让他们渡河。现在守住龙形镇,东面是龙多山,八旗兵就没路可走。问题是一千人确实少了点。”

李定国肯定了川军那个团长的战术,但是对前景并不看好。从现在他和靳统武的对话来看,李定国有些不自觉的把川军列为了友好的一方,而把后金当作对手来看。这是一个人潜意识里的思维,好感度的问题。

“国主要我们在关键的时候把路让给后金,然后坐看大明和后金消耗......”

“什么是关键时候?”李定国不悦。

“没说。”靳统武说完就后悔了,显然这个事情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时间。撤早了,大西军就等于投降后金了,撤晚了,等于投降大明。想在两个鸡蛋上跳舞,水平不够就得失足。

“走,我们到双江口去观战。”李定国说完,调转马头就朝潼南方向奔去。

双江口和潼南相距不到十里,这里是大西军和川军对峙的地方,也是观察潼南战场的最前沿,站在培江南岸的小山顶就可以遥看整个川军在潼南的军情。

等李定国登上山丘的时候,龙形镇那边的战斗已经打响了。用望远镜已经可以看到远处有大量的烟雾腾空而起,因为距离问题,是看不到具体战斗的情况的。

李定国能看到的,是川军架在培江上的一座浮桥,和大量百姓正在逃避战火南撤。但是东南方向,竟无一兵一卒北上增援,远处的官道上也看不到任何增援部队的影子。

川军第九军918师983团团长叫陈曾可,今年二十三,是原京城皇宫的侍卫,也是最早一批跟随朱由检的人。

在川军团的建制里,能当旅长和师长一级的,基本上都是收编的农民军将领或者是原来江北的将领,这些人都是作战经验丰富,而且被筛选出来的人。

作为朱由检的嫡系亲自培养的军官,现在能当上团长的,已经算是进步很快的好苗子了。陈曾可就是这些好苗子中的一员。

朱由检为什么一定要施行新的类似后世的军制?因为大明的军制已经腐败了,旧军制不利于控制军队。

从鲁中军开始,朱由检其实是在尝试慢慢地改变旧军制,让旧军制里面将领依靠勇武和亲兵来战斗的作战模式改变成依靠军队士兵单兵和团队来作战。

只有消除将领的私人兵权和将领对军队的军官任命权,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掌控军队。

而现代军制正是欧洲对领主等军阀军制改革下的产物,朱由检为何不能改变军制,难道非要报一串明军的将领称呼才过瘾?

按照川军的军制,任何一级将领都是不能拥有亲兵、不能自行任命军官的。所以,川军的将领只有作战和领兵的权利。就算有个别将领有歪心思,他也无法掌控军队。团级以下的大量军官,基本上都是朱由检的嫡系。

黑旗军,其实就是朱由检设立的一个短期军官训练班,也是朱由检心中的一所“黄埔军校”。

983团就孤零零地守在龙形镇上,而镇子中间的官道上,已经堆砌着三道石头防线,每一道防线都有三道半人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