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二章 小镇经会(2/2)

本就是很寻常的事情。那种死盯着信徒,不让他们看任何其他教派经典的,那都是对自己的教义没有信心,觉得自家信徒看了别教的经典就要改信了。

于是乎郭子衿问这个童儿:“你可知道今日来讲经的大和尚法号是什么吗?”

有这一问实属正常,毕竟当世出了名的高僧大德郭子衿多多少少听过一些,有一些常在京城来往的,说不定郭子衿还认识。本朝崇道,却也没有特意打压别的宗教,讲究得是一个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到一个镇子上,能吸引全镇人都去听经,这个法师必定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也正是出于这个考量,郭子衿才说出“大和尚”这三个字来。

所谓“大和尚”,不是随便叫的。“和尚”这个词本来自于梵语,优婆陀珂,是受戒者对师表的称呼。不是说出家了就是和尚,只有那些有资格授业传道的僧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和尚。

而能被称为大和尚的,那得是真正做下过什么功德,并且佛法高深的出家人。

未曾想小童儿却是说:“讲经的是五原法师,不是什么和尚。”

这就奇了怪了,不是和尚?这小孩的意思是,不是僧人?

郭子衿愈发好奇了,便是伸手一指:“顺着这条路过去吗?”

“从这儿走,过三条街,左拐之后再向右转,一直走就到了。”童儿应声道。

郭子衿道了谢,顺着孩子指的路前行,不到半盏茶的工夫,就到了讲经的现场。人山人海,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街道上披红挂彩。人挡住瞧不见没关係,郭子衿纵身一跃,就到了高处,寻一个墙头坐了,往下看了个真切。

其实就是镇子上一个大空地,平时许是在这儿弄个集市,大户人家做寿与民同乐在这搭个戏台什么的。今天这儿也搭了檯子,三尺三寸高的法台。法台周围摆了几个大香炉,里面粗的细的,长的短的,插满了香,将法台笼罩在了一片烟雾朦胧之中。

中间摆着个莲花座,一个着白袍披头散髮的中年人,跌五心朝天的身印端坐在莲台上。离得远了,更因为这些烟雾笼罩,瞧不清这人五官,只能看出这人不胖不瘦,头髮黑白参半。

他应该就是童儿口中所说的五原法师。他背后竖着一杆大幡,土黄色的底色,缝了一圈白边儿,正当间绣着一朵盛开的白色莲花。

别看这个五原法师不是和尚,法师身后一左一右倒是做了两个披袈裟、剃光头、烫戒点香疤的出家人。这俩人双手合十,微低着脑袋,似乎是在念经。

但是郭子衿察觉到了,五原法师身后的那个僧人,在施法。他是个练气士。倒也不是施恶法,不过是一个小戏法。扩声,让这个法师的话,能够远远地传出去,让在场这么多乡民都能听得清。

别看在场这么多人,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即便是跟身边的人交谈,也都是压低了嗓子用气声在人耳边说话。更多的还是老老实实站在原地,专心致志听讲。

这下郭子衿有些理解为什么说不能带孩子来了——小孩子耐不住这么久就站在这儿听经啊。

仔细听了一会儿,郭子衿也没觉得这法师讲得有什么出奇的,没有什么精妙的见解。甚至不是在讲具体讲哪本经,无非是在说一些报应故事,和地狱中的苦难,来劝戒人不要杀生、偷盗、淫·邪、妄语、饮酒,劝大家敬奉祖先。

仔细一想也对,这不像是针对那些个达官显贵,或者认真研习过经典的信徒们的经会,而是一个针对这些普遍识字不多的人的经会,这样就足够了。

只是在郭子衿听来,这法师也没什么水平,所谓劝诫,实则是恫吓。你不怎样怎样,就会遭什么报应,你怎样怎样,会遭另一样报应。还不是许在现世的报应,而是应在死后和来生。

这实在是腻味,还不如跟周贤生气来得有趣。抬头望了眼现在的天色,郭子衿估摸着自己人生地不熟,怕是入夜前找不到另一个镇子,不若在这儿多等一会儿吧,他还能说到天黑去?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