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1/4)
,周成王封自己的弟弟叔虞于唐,称为唐叔虞。唐曾是尧的都城。据毛诗谱,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尧墟以南有晋水,改称晋侯。本篇所记从成工削桐叶为珪以封叔虞起至晋静公二年前6魏、韩、赵三家分晋止,大约有六个半世纪的历史。晋国的内乱始自晋穆侯。晋穆侯娶齐女姜氏为夫人,生一太子,取名曰“仇”。晋国大夫师服认为,太子名曰仇,少子名曰成师,这是嫡庶名字的颠倒,预示着晋国将要发生内乱。果然,穆侯死后,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出奔,内乱开始。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其根本原因在于君子所言:“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古代君主传位的两种方式。为了巩固地位,古代各朝君王一般都是趁自己健在时,就确定太子作为继承人。这样,争夺太子位便成为争夺君位的“序幕”。晋献公宠爱年轻貌美的骊姬,爱屋及乌,献公便想废掉原立太子申生,而立骊姬子奚齐。这本来正中骊姬下怀,但骊姬却装模作样哭哭啼啼表示不同意,还以自杀威胁献公,暗中却耍花枪,让太子申生去祭母,把祭祀的福肉献给献公,骊姬趁机放进毒药,以达到中伤申生、立奚齐为太子的目的。为了私欲,骊姬之流可谓极尽狠毒用心、卑劣手段而毫无顾忌。面对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阴谋,申生先是仓皇逃回封地,尔后考虑父亲年老、失去骊姬将“寝不稳,食无味”,最终只好背负恶名、自杀身亡,结束了这场争夺战,而成为至高无上的权位争战舞台上可怜的殉葬品。读者们对他也只能发一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而已。
晋公从年轻时就好学不倦,十七岁曾结交五个贤士,在国外逃亡十九年,经历过各种艰难险阻,积累了丰富的治国治民经验,终于在62岁时返回晋国荣登君主宝座。在执政期间,他修明政务、施惠百姓、奖惩分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成为世代公认的圣贤君王、春秋五霸之一。但他也曾犯有两个错误。
逃亡途中,他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贪图安乐,竟忘记重任,放弃理想,不再奋发向前。他的妻子与随从用计灌醉他,抱他上车,离开齐国。醒后,他知中计,想杀死随从自己的舅父。这是他的错误之一。返回晋国后,他奖赏与他同舟共济的有功之臣时,忘记了介子推,引起介子推及其随从的不满。这是他的错误之二。但晋公终归不愧为贤君,他知错必改,有错必纠,当认识到随从用计使他离开齐国是正确的作法时,他终于没有杀死舅父而与随从们一起前行了。当他认识到未及时给介子推行赏之错时,便派人到处寻找介子推。当听介子推已进入绵上山时,他便下令把整座山做为“介推田”封给介子推,改绵上山为介山,“以记吾过,且旌善人”。这些做法都争得了民心,巩固了他的地位。
封建帝王都会犯错误,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但犯了错误能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知错、认错、改错却只有明君、圣王才能做到。所以汉代政治家王符在潜夫论明暗篇中:“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因此,“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成为一句箴言流传了下来。这句箴言大可以治国安邦,可修身养性。
晋国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当初,周武王与叔虞母亲交会时,母梦见上天对周武王:“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武王夫人生下婴儿后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所以就给儿子取名为虞。
周武王逝世后,周成王继位,唐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一天,周成王和叔虞作游戏,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状送给叔虞,:“用这个分封你。”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叔虞为诸侯。周成王:“我和他开玩笑呢”史佚:“天子无戏言。只要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所以叫唐叔虞,姓姬,字子于。
唐叔的儿子燮就是晋侯。晋侯的儿子宁族就是武侯。武侯的儿子服人就是成侯。成侯的儿子福就是厉侯。厉侯的儿子宜臼就是靖侯。靖侯以后,可以推算年代。从唐叔到靖侯五代,没有年代记载。
靖侯十七年前842,周厉王残暴狂虐,国人动乱,厉王逃到彘,大臣主持政务,所以叫“共和”。
十八年前841,靖侯逝世,儿子厘侯司徒继位。厘侯十四年前82,周宣王刚刚即位。十八年前82,厘侯逝世,儿子献侯籍即位。献侯于十一年前812逝世,儿子穆侯费王即位。
穆侯即位的第四年前808,娶了齐女姜氏作夫人。七年前805,穆侯讨伐条地。夫人生下太子仇。十年前802,讨伐千亩,建立了功劳。穆侯又得了儿子,取名成师。晋人师服:“君王给孩子取的名,真奇怪呀太子叫仇,仇是仇恨的意思。儿子却叫成师,成师是大名号,是成就他的意思。名字是自己命名的,然而,事物却自有规定。现在,嫡长子与庶子取的名字正相返,这以后晋难道能不乱吗”
二十七年前85,穆侯去世,弟弟殇叔自己立为君王,太子仇被迫逃亡。殇叔三年前82,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魔门败类整本免费
无敌相师
黑船渡仙
系统让我体验梦魇世界
你不要太规矩
我真不是大剑仙
生死丹尊
闪婚之宠你无法无天
豪门痴宠:女人,要定你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龙王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