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仁至义尽(1/2)
“不忘恩而报之,是仁;有功必报之,是义也。”————————【礼记·郊特征·孔颖达疏】>
天子面朝着坡下的万顷良田沃野,热和的阳光洒在他干净的脸上,看不出半分瑕疵。>
他嘴角微微勾起,浮现一丝和煦的笑脸,做出一副享受阳光的样子,这也是天子最爱好做的姿势。让人分辨不出天子的情绪是好是坏,那看似温和的笑脸底下,谁也不知道此时暗躲着怎样的冷冽。>
这种压抑紧张的感到让王凌仿佛再度回到了那天在石渠阁,自己还是秘书丞的时候。时任前将军赵谦与时任太尉马日磾联名劾奏其叔父、前司徒王允,章奏上达,天子当时问询他该如何处理王允时,也是用这样的语气叫着王凌的字,语气随便,像是随口问他现在的气象。>
天子总是这么的自负从容、万机在握的样子,这回的问话看似寻常,实则话中的分量重逾万钧,再度让王凌被压的喘不过气来。>
他隐约明确天子为什么让明显会给他带来掣肘的胡邈来做他的顶头上司了。>
王凌花了将近半年的工夫、费尽心机,才好不轻易在天子眼前塑造出能臣干吏的形象,在朝中有了属于自己的立身之地。他本认为自己早已逐渐含混了王允从子的身份,想不到在众人眼中,自己还是逃不脱一个‘小王公’的称号,一举一动,都让人浮想联翩。>
当初将光耀门楣的盼看寄托给他的人正是王允,而如今让天子对他转变态度的,恐怕还是自家这个性格固执的叔父。>
他在策划些什么不便告诉自己的事?或者说是,这种事太过紧要,连自己的侄子都信不过?>
王凌偷偷咽了口唾沫,只感到嗓子有些干涩,他仔细回想了下,坦然答道:“有过书信,都是说些家里琐事,吩咐臣下早春还冷,离天热还有些时日,应按时添衣。”>
天子正眯着眼睛,惬意的晒着早春的阳光,闻声这话,他别过火往,半是打量半是可笑的看了一眼王凌:“王公远在太原,心里倒是还挂念着你这个晚辈。也不知他的身子如何了,春冷料峭,可别受凉了才是。”>
王凌委曲一笑,说道:“臣替叔父谢过陛下。”>
天子一笑说道:“这半年来你在长安令任上清算积弊,颇行良政,没有辜负我对你寄予的厚看,这很好。我曾经见过王公的那几个儿子,无论是才干还是学识,都不如你精彩。太原王氏日后兴盛与否,全在于你一人,你可要勉之励之。”>
“陛下……”王凌眼力霍的一跳,眼中闪过意味不明的脸色。>
天子不等他说话,便已摆了摆手,示意王凌退下了。>
王凌退下后,小坡上只剩下天子与荀攸、贾诩三人。>
“有赖于往年整修了部分沟渠,今年不至于涌现春旱。”天子像是在嘴里咀嚼着话语,咽下了一番说辞,兀自说道:“眼下春耕农忙,不宜徭役,等秋后农闲的时候,记得诏使各郡组织黔首开挖沟渠、修筑堤坝,免得来年春旱。”>
这话自然是对平尚书事的荀攸说的,荀攸淡然的应了下来:“臣谨诺,回往后便知会中台,先让各地检勘河工,以备不时。”>
天子表情没什么变更,田野上缓缓流淌着的小河泛起金色的波光,层层金鳞一时吸引住了天子的眼力:“还有,太学经营科的学生读了半年的书,也该学以致用了。”>
这本是极为平庸的一句话,但‘学以致用’四个字还是引起了荀攸的注意,他忍不住看向天子,心里转过很多动机。>
只见天子笑说道:“论先后,以知为先;论轻重,以行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才是圣贤之道。”>
天子转而看向荀攸,说道:“太学经营科教的都是修建沟渠、农时月令,是最亲农重农的一科。今年修筑沟渠的时候,也让他们亲临当地,一来考核他们是否学有所成;二来让他们襄助处所。荀君认为如何?”>
荀攸答道:“陛下所言学以致用,深合至理,臣下认为是。”>
天子点点头,张口欲言,却忽然噎住,没有话说了。>
贾诩是个躲得住心思的人,荀攸又是个你不问我便不说的闷性子,本来豁达的天子在他们二人身边,饶是胸中有千言万语,一时也无从开口。>
天子索性放眼眺往,淡黄的阳光下,漫无边际的原野绵延直伸天地交接之处,残破的黄土道四周到处都是管草芦荻,在风中沙沙作响,与潺潺流淌着的河水声相互应和,给人一种茫然寂寥的感到。>
荀攸不由得与贾诩面面相觑,不知道天子为何忽然做出这样的神态来。>
“河东的情况如何了?”天子忽然问道。>
贾诩忙欠身答道:“安静非常,王文都在河东无论是推行屯田、创办盐政,都无不顺利。”>
“太诚实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天子边听边摇头,说道:“分明是一伙人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步步通天
流放开局:我靠万能制造机躺赢了
总裁,引你入局
午夜霸宠:吻别坏坏老公
荡宋
我在地球修星舰
人欲
诱宠毒妻:压倒黑魅狂君
大明海图志
全生活职业大师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