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机不可失(1/2)
“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上石敬瑭表】>
秘书监众人除了裴潜以外,其余的都识趣的告退了,随着王邑、杨沛二人过来的,还有负责代天子奉迎传诏、叨陪末座的黄门侍郎毌丘兴。>
几人在庑廊下稽首行了礼,穆顺受命在院子的草地上摆好席榻,让这四人相对而坐。天子自己则坐在正中的庑廊里头,身后摆着一道漆木屏风,此时日头渐渐西斜,天子的大半个身子裸露在阳光下,面部则暗躲在庑廊的暗影里。>
天子已经开端进进变声期了,说话的声音不再像以往那样清脆响亮,而是带着一丝略微低沉沙哑的声音开口道:“幸赖将士用命,河东的战事差未几业已平定,只剩些乱兵流贼仍在上蹿下跳,不足为虑。如今河东该做的重要是两件事,一是立即劝散失流民回回乡土、恢回生息;二是追定贼首之罪,以儆效尤。你们二人一个是河东郡守、一个是河东决曹,职分所在,理应有所裨益之策献上。”>
这样的场合,第一个说话的该是太守王邑,他是早在很久以前就筹备好了筹算的,为了不显得他早早窥见君心、有备而来,他谨慎的沉默了片刻,方才说道:“进春以来,朝廷连发数诏,督各地以生民为重、农桑为要。其中‘国以民为本,民以农为先’之语,臣认为实在是切中肯綮。”>
他先是背了一段天子的诏书,拍了下马屁,然后说到正题:“军兴以来,河东田芜廪虚、百姓流离。若要劝民回回,勤务农桑,当以屯田为重。不若重设农曹,使之招亡纳叛,至于如何畴量田土、如何分判宅地,自可一概委之,料想事权一统、政务必当练达。”>
这是须生常谈,天子听了不感到新鲜,只是搪塞似得点了点头:“嗯,黎庶回乡而务农,兴屯田之要,资以廪赡,必得利百倍。”>
屯田是天子在往年为了收纳安民休息而提出的方法,碰到这种问题,合格的官员都知道该如何投其所好,但这仅仅只是‘合格’而已,并不能表现出跟寻常官员有什么不同来。>
王邑敏锐的察觉到天子平庸的态度,心里有些发慌,他通过贾诩口中得知天子筹备在河东郡布施新政,一旦有所成绩,就会立即展陈天下。朝廷势必会对河东倾斜大批资源、血汗,这些不仅包含政策、财货上的支撑,人才造就上也会紧随着跟进,河东将会是未来官员提升的快车道、镀金地。>
不然的话,区区一场豪强作乱,天子至于要这么大费周章的御驾亲征、至于要将河东盘根错节的豪强们斩草除根么?>
天子对河东越器重,就代表河东在天子心中的地位越重要,河东是注定青史留名的处所,而作为可能成为首任新河东郡守的王邑,河东也是他本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的处所。>
尤其是天子新进提拔杜畿担负郡丞的举动让他心里很不安,所以他得牢牢捉住这次机会,贾诩已经给他展垫了那么久的路,接下来能不能持续待在河东为天子主持新政、博得功名,就全靠他自己了:“臣认为,河东南临弘农、中原,北视并州,西顾关中,东看冀州,乃天下之要地。若能恢复,今后无论是北击匈奴,还是东灭寇贼,河东必成朝廷资粮之地。”>
他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今后朝廷不管是打冀州、进中原、还是伐漠北,都需要河东作为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借助水陆运输为部队供给源源不断的供给。固然南边的弘农郡同样能起到类似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弘农并不值得天子为其付出太多心力,而且弘农也做不到河东这样干净。>
天子固然知道王邑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大抵是贾诩对其流露了机密的缘故,但还是提起了兴趣,毕竟这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上风,刚才王粲不就是由于知道的太少了所以才把错了脉?>
要害信息知道越多,就越能抢占先机,中心要出台什么新政策的时候,消息通达的早在好几个月前还是形成草案的时候就知道了,不通达的直到消息大白于天下才后知后觉。这一个时间差与信息差就是成败与否的要害,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要结识上峰,毕竟上头有人是真的好办事。>
天子上辈子是做惯了这种事的,对此不置可否,轻声说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勤耕积粟,可以丰殖。河东一地关乎紧要,不可不慎,除了屯田,你还有什么尽快休养生息的方略,可一并进陈。”>
“谨诺。”王邑略低一低头,说道:“臣愚见,治理河东,可盐铁、屯田两策并行。其间盐铁可分为两事,一者是盐,河东郡下可设盐曹等官,专司煮盐贩盐等事,其所得之利,可供来附黎庶安居之用;二者是铁,铁官乃农器所出,不可寝废,可使其造犁、锄、镰等物,以售黎庶。用盐利当做给回乡黎庶的安置钱,黎庶再用此钱寻铁官购置农具、或是赴市购牛。等若是使钱在外流了一圈,又重回府库,还能使民间再兴转输、启用新钱,在外黎庶得知,必扶老携幼、昼夜竞还。”>
王邑这套治河东的策略涉及到屯田、盐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想平平无奇的我被女帝听到心声
封神大天王
都市之修仙高手
丹书
索千秋
省府大院
凡徒仙师
被休后,我带着娘家走上人生巅峰
呼兰面馆的见证
江枫安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