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34章 金榜题名 下(2/3)


若非天佑,步差分毫,必是死无葬身之地。

“诸卿,起!”

高诚压下心中的旧情之思,微微抬手,虚扶诸官,口中喃呢一句。

身旁听的清清楚楚的内臣,立即高吼一声:“诸君,起!”

周围力士,亦紧接高唱:“起!”

得到大王授意,众多躬身作礼的官员,当下齐呼:“臣等谢大王!”

一番君臣客气后,高诚也不多说二话,折身进入王驾,肃身端坐,板正无奇。

“行!”

“行!”

周围将士齐声一吼,御者轻轻一拽缰绳,五匹良驹,马蹄齐动。

王撵缓缓掠过诸官后,阎象与段煨亦是带着群臣,相伴于后。

行至前殿,早已准备就绪的诸卫士,已经悉数行军礼恭迎。

宫门大开,王驾出行。

一出宫门,整个内城仿佛都戒严了一番。同时,也响起连绵不绝于耳的高呼声。

“恭迎王驾!”

“恭迎王驾!”

“恭迎王驾!”

数之不尽,呼声不绝。

高诚透过车帘,望向外面两侧,路边没有一个百姓,只有那伫立在路旁的将士。

想来也是,这里是内城,百官公卿、世家豪族及其家眷所居。凑热闹的心思,自是没有普通百姓那么重。其次,内城的官制,可比外城要严格的多。

纵观各朝各代,不论战乱还是内乱,宫城永远都是一个帝国最后的防线。只要宫城稳定,一切都有机会。

而居住在此的家眷,自是成为帝王掌控重臣的一个把柄。

王撵缓缓出行,未到内城,便能感受到其外不断呼啸响起的声音。虽然听不清在山呼什么,可从那顿挫节奏上来看,并非是坏语。

后面的百官,或是乘车驾,或是乘马,也都紧紧跟随王驾,驶出内城。

一出深远的城门动,高诚便感一阵热浪滚滚而来。

“大王万年,大王万年!”

没有丝毫的秩序,全然是百姓自发山呼,如同海啸一番,惊天动地,震人心脾。

高诚感受着这欢呼的气息,心中波动不大,仅是微微一笑而已。不可否认,在长安百姓的眼中,自己无疑是一名明君。毕竟,洒了这么多的好处给他们,若是都换不来一个好名声,那未免也太失败了。

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赞扬自己。有人得利,必有人失利。

双赢,在这个百姓与豪族矛盾尖锐的年代里,根本不存在。

自己,也只能选择大多数人。

王驾缓缓而过,每路过一段,必然是山呼海啸滚动,百姓举足欢迎。

他们不似内城居住的官宦人家,时不时都能够见到王上及王室贵胄。今日能够见到大王车驾,已是幸运。

君不见,长安尚有数十万百姓,不得来此,一观王上尊容。

虽然有着车驾相隔,他们也看不到,可禁不住人脑的幻想。再说了,别人又不知道,到时候说自己亲眼见到了王上,岂不是倍有面。

随着车驾的不断前进,高诚也终于领着百官公卿,来到长安南城主门之一的平门。

平门外,早已是人山人海,京畿守备军的一师将士,正在尽力的维持着秩序。三四千人,将十几万人,隔在城门外三百步远的位置。

而城门下,则是有五十人,肃装伫立。

他们已经站在这里一个上午了,气候温和,不冷不热。但长时间的久站,还是使得腿脚酸麻,强撑着等候王驾的到来。

今日之事,关乎往后,岂能些许疲累而却之。

不同于后世,大周所谓的开榜,又不一样。

在甲乙双榜中策考生等第确定下来后,一个个的给中策考生传讯,使其今日及时在平门外静候。

至于那些没中策的人,直接统计名单,下发到太学院及上林学宫,使诸学官来通知他们。

而现在,最关键的时刻,也是最期待的时刻,终于到了。

王驾出平城主门,来到诸学子前。

“恭迎大王!”

“王上万年,王上万年!”

五十名中策学子齐声见礼,随即便被城外数之不尽的百姓的呼声给压下。

高诚王驾顿了一下,在五十名学子前驻留片刻,却也没有别的动静。

随后,车驾再起,来到警戒的将士,以及十几万位于两侧的百姓之前。

车帘一开,高诚躬身而出,站在御者身后,冲着无数百姓挥了下手,高呼一声:“诸君万康!”

一如先前,由宦官传至力士之耳,而力士则哉传至诸人之耳。

简单的和百姓见个礼,高诚再度回到车驾内。

足够了,自己亮个像就行了,反正那些距离数百步外的百姓,也看不清自己的面庞。

回到车驾,再次来到五十名学子身前。

高诚这回径直下了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