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一六章 为我们的事业(3/5)

是先找个地方看起杂志来。

阮小虎的小说很容易找到,因为阮小虎用的是本名。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赵宝钢很快就看完了,看完之后他舍不得合上杂志,依旧盯着结尾处唏嘘不已。

这篇小说名为《噗通》,说的是皖南山区的故事。

某山之中有一个村庄,这村庄十分闭塞,只有两条路通往外面,一条需要翻过几座山,耗时耗力,另一条则是越过河道,虽然要省不少时间,却多了些风险。

河道很宽,水流又急,一般会游泳的人都不容易游过去,山崖又很高,即便想要游过去,也很难下到水里。

再说了,大部分人出去都是有事情要办,通常都是带着一些物件,根本不想沾水。

所以人们一般都会选择攀着一条连接两边的绳索过去。

只不过总是会出事情,偶尔会有人从绳索上掉下来,落入水中,水性好的,运气不错还能活下来,要是两样只占了一头,或者干脆一样都不占,基本上就没命了。

主角林伟曾跟朋友一起出去,但是中途的时候朋友落水,林伟第一时间跟着跳了下去想要救人,只不过水流太急,根本没有把人救上来,他连续游了两个小时,才在后面的一处浅滩把同伴的尸体给捞上岸。

从此以后,林伟就想修一座桥,可是修桥谈何容易,他找了很多人,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都没有成。他上访过,但是有关部门却因为资金问题搁置了修桥的事情,只是发了个通告,让村民们平时不要从绳索过,尽量还是绕一截路,从山路走。

只不过就连死了人都没有让村民放弃走河道,怎么可能一条通告就能拦住他们。

无奈之下,他只能放弃修桥。只不过虽然放弃修桥,他却放不下河道的事情,所以就在河道边盖了个房子,整日住在里面。

大部分时间,他都会看着别人过河,有时候没有办法,也会认真听着动静,一旦听到“噗通”的声音,他就会跑出去救人。

有时候能救下,有时候救不下,但即便救不下,他也会帮着收尸。

这么几次之后,村里的人反而不愿意见他,因为很多时间见到他都不是什么好事情。有人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林阎王,也就说,见到他,也就意味着又死了人。

有些村民过河的时候,还会特意避着他。后来,他也知道别人不愿意看他,就待在屋里,只是专注地听着是否有那声“噗通”。

故事的结尾,林伟准备再次出去上访修桥的事情,却只留下一声“噗通”。

对于结尾,赵宝钢似乎早有预料,因为在最后林伟过河的时候,书里一直重复着一种暗示。光是一句“他已经很老了”就重复了七遍,在这样多次的重复下,似乎林伟的死亡早已经是定局。

这部小说让赵宝钢很受震撼,不是因为他没有看过更好的小说,而是因为这部小说竟然是阮小虎写出来的。

他之前对阮小虎的印象就是一个踏踏实实做事,不太爱说话的学生,却没想到,现如今阮小虎摇身一变,竟然成为一个这么有深度的作家。

想了想,赵宝钢没有急着去找阮小虎,而是给于东打了个电话,问问情况。

……

于东接到赵宝钢电话时,正跟程砚秋在人民公园的茶馆里喝茶,就是那年他们一起来的茶馆,连坐的位置都一样。

接通电话后,于东笑道,“赵导,中午好啊,吃过饭了么。”

“吃过了,于老师人还在蓉城?”

“是啊,准备在这好好玩几天。”

“蓉城是个好地方啊,是得好好玩玩。”赵宝钢笑着说了一句,随后话锋一转,“不过于老师您可不太够意思啊。”

于东有些摸不着头脑,“赵导这话什么意思?”

“我就直接问您了啊,阮小虎是什么情况,我可听说了,他是您嫡传弟子,而且他的小说我看了,水平很高。您说您把这么一位放在我剧组里,也不跟我说一声,我这要是怠慢了怎么办?”

于东笑了起来,“我当是什么事情,阮小虎是我学生,其他人一样也是我学生,没有什么区别,你对他可以跟别人一样,不必有任何其他顾虑。”

“这么说,真是嫡传弟子?”赵宝钢问。

“嫡传弟子不准确,只能说是我一个比较特别的学生,孩子没给你添麻烦吧?”

“那哪能呐?”赵宝钢笑道,“我也是偶然才知道这事的,阮小虎在剧组表现很好,之前我还纳闷,这孩子怎么天天光知道干活,不晓得跟剧组的人请教问题,现在我算是知道了,他压根没想着要学这些东西。不过有一点我比较好奇,既然他不学这些,为什么要把他弄到剧组来?”

“是张主任要带他过去玩的,我之所以没反对,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