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78章 元始三年13(2/2)



刘彻装病这些日子也没闲着,他在闭关创作一部通俗的文学作品——皮影戏剧本《郑姬怨》。

名字还是张贺提议的,来源自《窦娥冤》,这个他就没给几位提起了。不过一开始刘彻非常不满意,觉得《郑姬怨》这个名字太土,不够凄美悱恻。

对此张贺是理解的,想想刘彻创作的文学作品的名字,《落叶哀蝉曲》,一听就特别有逼格,连美国象征主义诗人庞德都爱不释手,将其改编翻译成更加朦胧意象的英文诗句。

“陛下,《郑姬怨》虽然听起来直白,但我觉得朗朗上口,非常好记,我们不正是想要让这个故事在百姓之间口口相传吗?这样的名字反而更适合他们。”卫青上来一劝,刘彻就乖乖同意了。

卫姬假装***而死,当晚便被霍去病秘密转移离开了中山国,如今估计正乔装打扮去西域欣赏大漠风光。

刘彻自然不会放过卫姬之“死”,几个人在未央宫内一合计,准备借这件事做文章,编写一部影射她的故事的皮影戏,在长安城的酒肆里演出,用来削弱王莽的民心。

将这个人物的名字取为郑姬也是刘彻特地敲定的,取的就是“郑卫之音”,能让人从郑字联想到卫字。

刘彻编写的故事模糊了具体背景,将故事构建在一个类似春秋战国的时代,郑姬是其中一个小国离国的王后,丈夫早逝,孤儿寡母维持着国家。而他们王国的附近就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叫做君子国,这个国家是礼仪之邦,有很多大儒开讲,百姓都喜欢坐在街上论经,国君也是谦谦君子。

但在那样一个群雄并起兼并天下的时代,并没有哪个国王是真正的君子。君子国强大,就想要吞并周围的小国,君子国的国王叫做邙,他打起了“义战”的幌子,开始了覆灭其他国家的行为,他的手段血腥,完全不像他口中时常倡导的“义”那样光明正大。

邙先是用阴谋诡计灭了南边一个同样提倡儒学的小国,将那国的君主全家全部坑杀。邙之前就欺负离国孤儿寡母,强迫离国将年仅八岁的小公子送过去当质子。现在他想要吞并离国,就假造了一个盟约,说离国背弃了这个盟约,勾结南边那个小国一起要攻打自己。

用这个借口,邙对离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还好郑姬的兄长是当时威名赫赫的猛将,邙几次列兵布阵,都被这位将军打败。邙心有不甘,再起用起了诡计,他用郑姬的儿子威胁她,说郑姬如果不开城门投降,就杀了她的儿子。

郑姬爱子心切,在邙派来的使者的蛊惑下打开城门,将君子国的士兵放了进来,结果害自己的哥哥腹背受敌,死于暗箭。离国城破之际,郑姬一把火点燃了鹿台,***而死。

郑姬死后,离国王宫化为一片焦土,似乎还有人看到红衣的女子在废墟上徘徊,唱着离国悲伤的歌谣。而君子国的人一旦踏入这片废墟,就会染上怪病,连君主邙也大病一场,许诺不再杀害郑姬唯一活下来的孩子才好转。

故事的最后,弱小无助又可怜的小公子一个人在废墟上走动,郑姬几次想在他身后触碰他、拥抱他都扑了个空,只能哀伤地说:“孩子,阿母没有办法保护家人,也没有办法保护你,只能祝愿你早日逃离氓的控制,来到一个自由自在地方。”

这出《郑姬怨》上演后,立刻吸引了许多百姓前来酒肆观看,刘彻精湛的剧情和催人泪下的台词,深深吸引了他们,百姓们不知不觉就代入到这个故事里,和郑姬共情,同情小小年纪就被邙控制的小公子,甚至酒席之间还有人控诉邙的虚伪和狡诈,堪称是君子国里的伪君子。

不过有些读书人回到家一想,很快从这个故事里回过味来,这不就是写的那个谁和谁吗?不可说,不可说。

作者有话要说:

读书人:天啦噜,我不想被查水表,闭嘴了

庞德的英译真的很美,赞美一下文青陛下:

he rustling of the silk is discontinued,

ust drifts over the court-yard,

here is no sound of foot-fall, and the leaves

curry into heas and lie still,

nd she the rejoicer of the heart is beneath them:

et leaf that clings to the threshold.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