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巡视工厂(2/3)
对纺织业的机械设备并不是太懂,眼前这台骡机看起来有些简陋,整个结构为木质结构,只有在一些关键地方从使用了金属铸件,在外表上看起来后后世那些充满金属质感的机器设备相比,简直是简陋得可以。但这台看似简陋的机械设备,已经是目前全世界纺织业中最先进的纺纱机器了。
只是威克汉姆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在布莱克的口中,连高中历史课本就记载过的“珍妮纺纱机”,为什么是农民才会使用的落后设备?
说到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业,后世最为熟悉的就是珍妮纺纱机,因为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引起了轻工业部门的一系列技术革新,间接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不过威克汉姆不知道是,虽然珍妮纺纱机的历史意义很重大,但在技术层面上来说,在十八世纪末就有些不够看了。
最显而易见的差距,就是珍妮纺纱机在经过两代人的改良后,一次最多也只能纺八十个纱锭,这已经是珍妮机的极限了。但1779年出现的骡机,一台就能一次纺四百多个纱锭,两者的效率相比根本就不再一个重量级上!
而且因为珍妮机的动力是用人力的原因,珍妮纺织机纺出来的棉纱连贯性不怎么好,容易断裂。但用水力做动力的骡机则没有这个问题,其纺出来棉纱不容易断裂,用其棉纱织出来布匹也会更加轻薄,质量更上乘。
虽然技术比较落后,但珍妮纺织机有一个优点,就是比较便宜,只需十英镑就能买到一台全新的机器!所以英格兰很多乡村地区的纺纱手工作坊,基本都使用物美价廉的珍妮纺织机。不过在蒸汽机成功在棉纺织业运用以来,骡机的生产效率就更加恐怖了。可以预见,用以蒸汽为动力的骡机,生产出来的棉纱价格会更低,那些还在坚持使用珍妮机的乡村作坊,很快就要倒大霉了,这就是大工业时代的威力!
鲁尔细细查看了一遍这些被保养得光亮如新的机器,回到威克汉姆的身边低声说道:“这些骡机平时所做的保养十分到位,而且看起来成色十分新,想来使用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年,少爷你可以完全放心。”
其实这个年代的棉纺织业,大体上可以分为纺纱和织布两道程序,纺纱工厂和织布工厂也十分分开的。但当初伍德爵士处于降低原料采购成本的考虑,便将纺纱和织布的两项功能合二为一,那些骡机都是专门为织布机提供棉纱才采购的。
三人走到了一墙之隔的织布厂房,里面放置了五台动力织布机,同样也保养得很好,可以看出这个叫布莱克的技师是个十分负责人的人。
布莱克继续为威克汉姆介绍到:“这些是使用蒸汽为动力的全新动力织布机,效率完全是手工织布机的四十多倍。十年前,艾德蒙特·卡特莱特先生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虽然纺织布匹的速度大大加快,但是受限于水力的不稳定,纺织出来的棉布有些粗糙,线头比较多。而我们工厂里的这些织布机,经过詹姆斯·瓦特先生的改造后,其传动杆连接到了动力稳定的蒸汽机,不仅使得棉布的生产不会受限于季节水流的变化,而且纺出来的棉布纹路更加细腻,断线头比较少。”
在珍妮机和骡机出现后,英国的纺纱业快速发展起来,但依然以手工为主的织布业就显得有些落后起来,完全不能消化完棉纱的产量。1785年,一个名叫卡特莱特的牧师发明水力织布机,使织布的效率提高了四十倍,这才解决了这一难题。
等瓦特的联协式蒸汽机能投入纺织业使用后,技师们又对这个水力织布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使其能和联协式蒸汽机一起搭配使用。很显然,伍德爵士工厂里的这批动力织布机,就是这种该改良版的织布机。
威克汉姆上前查看了一番那台动力织布机,发现虽然这台机器的外形还比较粗犷,但是机器构件基本都是金属铸件,看起来确实要比木质的机器先进不少。威克汉姆自己是个文科生,也看不出啥什么门道来,便出声问道:“鲁尔,你觉得这些机器怎么样?”
鲁尔苦笑了一声,回答道:“少爷,原来我们那家纺织厂根本就没有这么先进的机器,我还是第一次见这种动力织布机呢。”
伍德爵士一听鲁尔所说的话,怕威克汉姆打消了买工厂的意愿,连忙说道:“威克汉姆先生请放心,这些机器都是我一手从伯明翰采买的,造价都不菲,你完全可以派人去伯明翰打听一番。”
威克汉姆摆了摆手,说道:“伍德爵士你不必担心,虽然我不懂机械,但从外观看这些动力织布机确实不错。我们昨天晚上定下的收购意向依然不变,等我们将设备巡查完之后,如果大部分设备都没有损坏,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交割了。”
听了威克汉姆的保证,伍德爵士这才放心下来,如果眼前这个颇有诚意的买主不干了的话,那么他还真找不到愿意出五万英镑买下工厂的买主。
接着,布莱克还带着威克汉姆和鲁尔参观了工厂里几台的蒸汽机,都是詹姆士·瓦特最新研制的“万能蒸汽机”,算得上是不列颠最尖端的科级设备了。
布莱克双手抚摸着眼前这台“傻大黑粗”的蒸汽机,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