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并州风云(三)(1/2)
唐玄宗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魏知古却有负于姚崇,欲罢免他的官职,姚崇道:>
“臣的儿子行为失检,扰乱法纪,陛下却罢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会以为陛下偏私于臣。”>
唐玄宗虽然作罢,最终还是将魏知古罢为工部尚书,刘幽求、钟绍京也都因为姚崇的弹劾而遭到贬黜。>
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面积蝗灾,姚崇主张杀灭蝗虫并焚烧虫尸,地方官员和百姓不敢捕杀蝗虫,反而祭天祈福消灾,连唐玄宗都担心灭蝗会违背天命。>
姚崇列举魏时发生蝗灾不敢灭而导致草木皆尽、饥荒遍野甚至发生人吃人现象的事例劝诫唐玄宗。>
指出修德免灾并非对灾祸听之任之,而是要主动救灾,如果为了保护蝗虫而牺牲人命并招致国家危殆,才是真正违抗天命。>
黄门监卢怀慎认为天灾非人力所能制服,姚崇大声驳斥道:>
“扑杀蝗虫解救百姓是善举,如果上天降灾祸,全由我姚崇一人承担,决不推诿给别人。”>
姚崇为民请命的坚强决心终于打动了唐玄宗,玄宗遂下令灭蝗,最终百姓免于灾难,天下太平。>
姚崇“以文华着名”、“弱冠补孝敬挽郎,又制举高第”,张说称姚崇“献藻弥焕”,“枷藻”即华美的辞藻,泛指文才。>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着录《姚崇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六首,陈尚君先生《全唐诗续拾》存诗二首,数量虽不多,但不乏名作,如《秋夜望月》云:>
“明月有余鉴,羁人殊未安,桂含秋树晚,影人夜池寒,灼灼云枝净,光光草露团,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
此诗当作于姚崇事业受挫,远离长安之时,诗中借秋夜望月,表达恋胭之情,文字雅洁,寄托高远。>
姚崇《夜渡江》云:>
“夜诸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
中间二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出一个从不觉到暗识的过程,静中有动,耐人寻味,不知王维“竹喧归烷女,莲动下渔舟”是否有得于此。>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人能比。>
然而,这位资历深厚的宰相,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官位达到至极的开元时期,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
由于清廉,只拿“死工资”,没有灰色收入,所以他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武则天曾与侍臣谈论起周兴、来俊臣主持刑狱,朝臣反逆案件颇多一事,怀疑其中是否有冤狱,姚崇进言道:>
“垂拱以来因谋反罪被处死的人,大多都是由于周兴等罗织罪名,以便自己求取功劳造成的。>
陛下派亲近大臣去查问,这些大臣也不能保全自己,哪里还敢动摇他们的结论!>
被问之人如果翻供,又惧怕惨遭毒刑,与其那样不如早死,如今酷吏诛除,我以一家百口人的性命向陛下担保。>
今后朝廷内外大臣不会再有谋反的人,若是稍有谋反之实,我愿承受知而不告的罪责。”>
武则天大悦道:>
“以前的宰相都顺从周兴等人,>
使酷吏得逞,让朕成为滥用刑罚的君主,听到你说的话,很合朕心意。”>
于是赏赐姚崇白银千两,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移居上阳宫,百官都为唐朝复辟而相互称庆,只有姚崇哭泣不止,张柬之对他道:>
“今天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恐怕您从此要大祸临头了。”>
姚崇道:“我长期事奉则天皇帝,现在突然辞别,感到悲痛难忍。>
我随你们诛除凶逆,是尽臣子本分,今日泣辞旧主,也是人臣应有的节操,就算因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唐中宗时期,贵戚竞相营建佛寺,滥度僧尼,很多富户强丁也乘机削发为僧,以逃避徭役,姚崇执政后,进言道:>
“佛图澄、鸠摩罗什号称高僧,也不能挽救后赵、后秦的灭亡,齐世宗、梁武帝崇信佛教,却未能免除灾殃。>
陛下只要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就是佛身,无需剃度奸诈之徒,让他们败坏佛法!”>
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命官员筛选淘汰全国僧尼,因弄虚作假被勒令还俗的多达一万二千余人。>
姚崇曾问紫微舍人齐浣:>
“我为宰相,可以和什么人相比?能比得上管仲、晏婴吗?”>
齐浣道:>
“管仲晏婴所行政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玉医
至尊神殿陆鸣陆瑶
神秘老公晚上好
电竞大神是奶狗,想rua!
禁区巨星
阴阳先生5200
末日逃亡
五方神尊
五行修
快穿我不想和你谈恋爱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