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9章 混混头子(1/2)

廖良感叹着说道:“听宁老板这么一说,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呀。”

吴宜民也附和:“对对对,宁老板真知灼见。”

宁晋川知道他们未必就听懂了,就算听懂了,他们也不在乎,因为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他们能解决的,现在只是恭维自己一下而已。

宁晋川掏出烟,给三人发了一根,说道:“我这些都是随口胡说的,听一听就算了。我这次来找三位,是想问问关于邹玉泉和刘利军的事。”

“他们的情况,我们大概都知道,宁老板想知道什么”曾星说道。

这就是现实

现在这些人天天在街上混,名气大一点的,几乎人人都知道。

曾星他们就是管治安的,这些人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而且,逢年过节,曾星他们都会把这些蹦跳得最厉害的人给抓进去蹲一些日子,防止他们在过节的时候出去闹事。

等节过完了,就会把人放出来,一直把这些“老大”关着,外面自然而然就会冒出第二个“老大”,抓不完的,还不如选几个“听话”的出去管着那些混混。

如果是那种特别不听话,就要跟你对着干的人,曾星他们就会直接抓起来,丢去劳改几年,免得他们“带坏”下面那些小喽啰。

宁晋川说道:“我也不知道要问什么,都说说吧”

三人立刻把关于对邹玉泉和刘利军的事全部说了一遍。

刘利军,县城人,家住水龙巷子十五号,家中上有一个姐,下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亲国营厂工人,母亲暂时无工作,自己纳鞋底卖,爷爷已过世,奶奶身体硬朗,是一个人独居,也在水龙巷子,住在十七号。

刘利军今年二十二,小学文化,从小就在街上玩,反正不是一个让人省心的人,但他颇有分寸,为人也讲义气。

前两年,以前县城最大的一个混混头子闹得太过分,被抓进去判了十年,刘利军自然而然就成了新的“老大”。

说白了,就是县里混混都认识他,都给他面子,他能一呼百应,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帮会什么的,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成员。

至于邹玉泉,家住白云路39号,知青一个,二十一,上面还有两个姐姐,父母都在国营厂工作,他母亲曾想把自己的位置让给邹玉泉,但邹玉泉不愿意去。

前两年返乡大潮跟着回来的,原本国营单位的就业岗位就少,他们不回来,很多人都安排不上工作。这些知青基本都是年轻力壮的青年,不安排工作也不行,安排工作又没地方安排,有关系的人家自己走点关系进去了,没关系的,只能等着。

国家为了减缓就业压力,就放开了“个体户”,倡议知青去干个体户。

现在干个体户是个丢脸的事,大多数人不愿意去,而且成为个体户以后,国家就彻底不给你分配工作了,愿意去的人就更少了,谁也不愿意丢铁饭碗呀。

于是愿意去的,就开店了,比如周松以前也是知青;不愿意干个体户的人,就成了第一批“待业青年”,一大批年轻人天天不干活,那就会聚众呗,他们就成了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

在曾星他们看来,邹玉泉挺“文明”的,打个架,都要约个时间、地点,然后双方摆开阵势干上一场,不会像刘利军他们一样随随便便去骚扰普通人。

但邹玉泉他们这一伙人玩的东西都是那些有伤风化的东西,现在大家穿衣服,基本都是深色的,比如黑色、灰色、藏青色、藏蓝色等等,邹玉泉一伙人,大花衬衣、长头发、嘴里喊着“i ove you”,甚至还有人跑到女孩家门外去念狗屁不通的情诗、吹口琴,旁人听了都觉得脸红,好不容易不去调戏良家妇女了,天天搞一些所谓的潮流、艺术、音乐,反正没一个是正常的。

邹玉泉他们这种知青,在普通人看来,简直就是典型的流氓胚子,社会上的荼毒。

不过邹玉泉他们比较齐心,自视甚高,自己也称自己是流氓,骨子里却看不起那些地痞无赖。

不管是邹玉泉还是刘利军,所有的一切信息都被民警掌握得一清二楚,真想对付这两人的话,确实是不难的。

宁晋川稍一思量,说道:“三位,能不能把刘利军请来,我跟他聊几句”

“这个简单呀”吴宜民说道:“宁老板想怎么跟他聊我们现在就去把他给抓了。”

“抓就不用了,我就问他几个问题。”宁晋川说道:“把他请到我饭店吧”

“这好说,我们现在就去找人。”廖良说道:“下午我们就把人带过去。”

“那辛苦三位老哥了。”宁晋川说着又给三人发了一圈烟:“晚上我们一起吃个饭,喝一点。”

宁晋川对人向来都很和善,他向来都信奉“生意不成情谊在”“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等格言。

当然,他也不会是老好人,王兵和汪运两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行,听宁老板的安排”三人都是笑呵呵接过烟。

宁晋川有陈运平的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朕亦甚想你 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 影后重生:国民老公,不离婚! 抗日之铁血兵魂 男主与男配是真爱[快穿] [清穿]废太子重生成猫以后 圣祖 我的身体有怪兽 我的老爹是重生 万古第一龙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