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魔法少女小圆》的过度解读(2/5)

大的一个文明体系。是魔法少女的化为绝望的希望所产生的力量,被培养者采集,建造了这个文明体系,还被用于维持宇宙的延续。

但是,魔法少女的祈愿本身却不是ei要建造这个文明!她们所追寻的,是爱与希望,是斑斓的生活,是闪耀的ei!文明的形成只是这样的“追寻”的副产物,是理所当然的人只要用心生活,就能一点一点让一切变得井井有条,人只要向往更袒露的自我,就会一次一次触碰既有禁区的底线。文明,就是这样无意识间有了的。文明,不可以被心怀鬼胎之徒用来作为让少女受到伤害的理由!少女本来就能产生的东西,轻松产生的东西,却非要背负绝望的命运才能实现,那样子绝对很奇怪!

如果文明需要发展的欲望使其自身成为一种生命,从文明的角度出发,必然会认可个人经受苦难是必要的。作为整体性生命体的培养者们就持有这种思维,它们是文明的代言人……这也正是很多爱好宏大尺度思考的同学心中的正义,虽然从结果论的角度他们列举了历史的事实,但他们没有听见这个世界上即使活得很幸苦的人也向往着希望,深深地喊着“不要!”“不想!”即使依然生活得很辛苦,他们也尽力让一切都变得更好。丘比与小圆的对话,是体系文明与个体人类的对话。

被圆神修正前的世界表达着渺小的人类在三次元中的真实处境人一直在奋斗,但是最终无法收到与之相应的全部回报,常常感到理想的遥远,他们在时代的震荡中看不见ei,在历史的回环中看不见ei,在鲜红的文明洪流中看不见自己的ei。小圆觉得这样的世界太奇怪了,于是她许下了自己的愿望。

小圆成为一个概念

小圆的祈愿使她成为了“希望”这样一个概念本身,这个概念开始延伸到在整个人类历史中存在。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学形式的巧妙之处,千万人在自己的绝望中发现了“希望”的美好,可以被叙述为一个少女愿意成为“希望”,前者是整个时间轴,后者却可以是时间轴上一点,宛如某种数学变换抽象的概念被具体化,或者说被萌化了~~~但这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学手法,在逝去时间的每一点上中先贤至死守护希望,它的效果或不被看见,它的事迹或流传至今,在世殊事异的今天它的内容也部分成为了现实这些故事总会给人一种看穿千年以后的明天的乐观的错觉,正如一个成为某天希望的圆神。

的确历史变化的时间尺度,对人类短暂的生命来说,更本不能察觉其征兆,所以在最终话中,当小圆成为众人的希望之时,我们看到她背负了多么巨大的怨恨和诅咒啊。这些怨恨都来自与无法看穿历史的人类。要让人类仰望遥远的ei,就要接受人类在现实的反差和缓慢的进程中强烈的挫折感。丘贝说:“与一个星球等同之量的希望被解放出来了,那也就意味着带来足以让一个星球终结的绝望。”但小圆说:“别担心哦,我的愿望是消灭全部的魔女如果这个心愿能够得以实现,那么我也不需要再次承受绝望了!”小圆要人相信,即使受到挫折,一定可以盼来补偿它的那一天。最终将有胜利之日。

用“希望”拯救世界,说起来老虚这带给我们形而上的感动了么?不keneng,感动人的一定是具体层面的东西。从一个普通少女的角度来看小圆说的话“绝不会让你们的祈祷以绝望而告终,你们不会再诅咒任何人、怨恨任何人。一切因果都由我来承受,所以请你们,直到最后也要相信自己。”饱含感情,宛如对逝去的英灵吟诵的挽歌,历史的痛楚在这一刻都成为诗篇。是这什么都改变不了的,小小的心愿,感动了人。不,它至少能带来一点点欣慰。小圆成为了古往今来的魔法少女逝去的一瞬间的,这小小的欣慰。

有没有感到什么不对的地方?如果仅仅只是让历代魔法少女在逝去的瞬间有点欣慰的感觉,就相对经历悲伤的人安慰他说“要坚强”,是相当无力的作为,并不足以称为神。但是小圆是以魔女不再出现,怨恨终将消失的结果换来了可以盼望的远景,成为了了历代魔法少女时时刻刻的盼望。

历史中多少人无数次带着盼望踏上旅途,正如《希伯来书》所言:“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得家乡,就是天上的。……(神)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没人记得、没人认识

小圆自己在这个现实的世界迎来了什么结局呢,没有人认识,没有人记得。小焰无数次的回溯,对最后一个时间线上的小圆来说什么呢?无从知晓的历史,无法体验的知识。这些事情,也只是小圆成为神之后才知晓的。

历史上我们记得许多有名字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可以考证,但为了希望和梦想奋斗过的人肯定不止这个数目。大家都向往光鲜的衣裳又不沾泥土,无意识地都厌恶成为碌碌无名之人、甚至满身伤痕的历史的败者,《东之伊甸》这个说法正是由于大多数人类还没有真正认清历史的缘故。我前面说人只要用心生活,就能一点一点让一切变得井井有条,只要向往更袒露的自我,就会一次一次触碰既有禁区的底线,进而推进文明历史的推进,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