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围三缺一(1/2)
安然度过一夜,第二日,张梁组织了第一波试探性的攻城。>
他只派出千人架设两架云梯。>
果然如刘安所想,张梁总结了张宝攻城失败的教训,有备而来。>
只见两架云梯周围,围了一圈人,每人身前或头顶都举着一块一米长的木制盾牌,不仅将士卒自己,也将那些抬着云梯的人也都护在了盾牌下面,只有部分人的脚和小腿露在了外面。>
刘安眉头皱的更深了。>
等黄巾快进入射程的时候,刘安下令:“弓箭手准备,瞄准敌军小腿射!”>
经过这十几日的训练,弓箭手的准头比之前更为精准了一些。>
几百人瞄准了敌军小腿部位,虽然精准度依旧良莠不齐,但好在也有部分精度很高的弓箭手,那些小腿裸露在外的几十名黄巾腿部,顿时被密密麻麻的箭矢射成了筛子,捂着小腿哀嚎不已,再也无法保持举盾的姿态。>
而后面的黄巾,则按照此前的训练,及时补上,攻城队伍也得以保持阵型稳步推进。>
几十米的射程距离,刘安军尝试了四轮射击,但也只让对方损失二百战力,云梯有条不紊的架在了城墙上。>
随后弓箭手后撤,民夫顶上,无数的巨石铺天盖地的砸下。>
面对巨大的石头,盾牌失去了防护作用,爬在云梯上,或是等在云梯下准备攀登的黄巾顿时死伤了一大片。>
这次因为民力众多,守城物资准备的更为充裕。>
黄巾一轮一轮的往上爬,石头也一波接着一波的往下砸。>
短短时间,两架云梯下便留下了数百上千的黄巾尸体。>
张梁骑在马上,立于城墙外五百余步观望,见己方损失惨重,他可不想让兄长的惨剧再在自己身上上演一遍,当下鸣金收兵。>
云梯下的黄巾听到金锣的敲击声,像是听到天籁之音般如蒙大赦,举着盾牌徐徐撤出弓箭手的射击范围。>
当然,刘安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听到对方的金锣敲击声,便立刻让弓箭手顶上,再次瞄着黄巾的小腿射击。>
还活着的黄巾,此刻只想快点撤出敌军的射击范围,至于什么阵型,却全然不顾了,生怕自家将军再改了主意让他们攻城。>
因此与来时相比,撤退的黄巾阵型松散无比,能够被射击的数量自然也比之前翻了几倍。>
半晌后,半数黄巾一瘸一拐的回到了黄巾大军阵前,这些人暂时算是失去了一半战斗力。>
随后刘安就看到张宝六万大军分成了两拨,一拨直接回了营寨,另一波则再次一分为三,其一留下在原地,另外两部则分别往临平县南北两个方向而去。>
半个时辰后,刘安接到手下传来的情报,终于弄清楚了张梁这是在做什么。>
原来张宝竟是在玩围三缺一的把戏,将临平县东南北三面城门围住,独留西面通往下曲阳的城门等着刘安突围。>
然后暗地里再悄悄的抽调人手,在西城门外设伏。>
很经典的战术,属于是套路烂俗但却实用的战术之一。>
看来这张梁确实有点门道,至少应该是读过兵书的。>
刘安暗暗想着,内心却不由笑了起来。>
这战术针对常人可以,但对于拥有系统的刘安来说,却不是那么管用。>
他系统库存里可是还有十几万公斤稻米的,加上县衙粮仓的余粮,足够自己这一万大军二十余日的用度!>
反观张梁,足足六万大军,粮草补给更为困难,即便他有整个巨鹿郡作为粮食来源,但路途中只要出了问题,几万大军便免不了饿肚子。>
到时候军心必乱,刘安便有可乘之机。>
张梁攻城的第一日,就在双方大眼瞪小眼的尴尬中度过。>
黄巾不攻城,刘安也不出城,居然相安无虞。>
傍晚时分,五里外的黄巾营寨中升起了袅袅青烟,刘安站在城头,甚至都能看到营寨中那些小人打着哈欠出了帐篷,洗把脸就去后勤那领饭了。>
刚入夜,吃完饭的黄巾从营寨中列队走出,分成三个方向接替围了一天城的同伴。>
人工将军张梁则早在晌午时分,便受不了大眼瞪小眼的尴尬,回了自己的中军大帐,只留了一名副将监视临平县的动向。>
刘安在城头观望了一天,午饭都是蹲在城头吃的,此时也疲惫不已,见黄巾没有攻城的意向,才终于在侯成等人的劝说下回了县衙休息。>
临走前,刘安让士卒分成两部,一部休息,一部警戒黄巾攻城。>
草草吃完饭,刘安就上床睡觉了,到午夜子时,他去接替了一直值守到现在的吕布,宋宪也和侯成换了班。>
第二日,黄巾依旧未选择攻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