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3章 走为上避敌 走出天下计(1/2)

游海龙很轻松就打赢了这一仗,但却并没有满足:

如果自己的眼光只局限将军那样只想着能够打胜仗的话,那这一仗就是很值得庆幸的,可自己是想着复国和谋取天下的,这样这个漂亮仗就只是自己的一小块垫脚石罢了。

游海龙把城里有名望的人都召集了起来,仿效着刘邦那样和他们约法三章,然后把约法三章的告示贴的满城里都是的。

当年刘邦约法三章,最终目的是为了谋取天下的,而游海龙这个前东土国太子约法三章的目的,更是为了复国和谋取天下的。

这一仗的战果不是很大,但名声却是很大的——就因为这一仗是游海龙指挥的,还有游海龙的特殊身份:

游海龙把父皇定自己为皇帝的密旨拿了出来昭告天下。

综上所诉,游海龙打胜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地大过了它的实际战果。

听到这样的消息以后,东土国里“退隐”的老臣陆续地前来投奔游海龙来了;被打散的部队就像游魂一样,也终于又找到了归宿。

有些人地到来让游海龙感到意外,却也十分高兴:

附近的地主豪绅也向游海龙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些人就像是赌博一样——在赌游海龙的前景,还有自己的前程。

近年来这里也确实是太乱了,各股势力你来我往的,就像走马灯一样。

越是这样对这里破坏也就越是严重,百姓想过安稳的日子,地主豪绅就把这个宝押在了游海龙的身上。

游海龙有很深的政治背景,而且也是能征惯战的,约法三章更是为了表明:

自己有夺取天下的政治抱负。

地主豪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出手帮助游海龙的,希望他能够把这里治理太平,还有等将来他夺取江山了,好处会加倍地从他那里捞回来的。

在封建社会改朝换代之时,地主豪绅往往就会拿天下的未来来豪赌的,这种豪赌可以影响天下形势,也可以影响他们以后的命运。

面对忽然间得到的这一切,游海龙并不感到吃惊,确切地说对于这些,他已经盼望很久了。

一个人在现在就是要肯埋头苦干,对于未来也是要敢于憧憬的,不然的话即便是好事轮到自己的头上了,自己可能还没有缓过神来呐,而很多机会真的是稍纵即逝的。

对于这些游海龙肯定不会感到意外的,而且有足够的决心和把握抓住它。

游海龙把这些当做一场战斗来打,而战果绝对要比这次守城的战果要大得多。

守城战只是守住了一座城和鼓舞了士气,而这场隐形的战斗,却是在谋取天下的全局里很重要的开局一环。

其实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游海龙打了两场战争:

第一场就是这守城战争,这是游海龙第一次指挥的实兵战争;第二场是谋取殿下的谋略战,这也是游海龙第一次运筹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而这场战争令他赢得了更多的人来归顺,和更多人的物质支持。

这两场战争的胜利让游海龙得以立足天下,而只要能够立足,就是拼了命也要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就牵涉到游海龙的性格了:

不成功,便成仁。

游海龙取得这样的战果,肯定会引起孟如龙的忧虑和愤怒了,天子之怒从来都是震撼乾坤的:

孟如龙亲自出马,同时又调动了几路大军向游海龙包抄过来。

孟如龙认为:

趁着游海龙的羽翼未丰,赶快织一个特大的网,把他给死死地网住了。

然而,结果却完全出乎孟如龙地预料:

游海龙的手下兵并不多,却都是精锐的骑兵;游海龙手下的将也不多;却也都是良将——这还多亏在平素里,游海龙对于一些将领地敲打和提携。

既然孟如龙的军队都是冲着自己来的,游海龙就和天凤他们演起了“双簧”:

自己总是跑来跑去的调动孟如龙的军队,而天凤他们又主要在后面撵着打。

游海龙和天凤的军队都是骑兵,孟如龙的军队是骑兵和步兵混杂着的,这跑来跑去的打仗孟如龙的军队肯定不占优势的。

游海龙所跑的地方都是处在南川和北疆、西蕃两国交汇的地方,孟如龙总是有些鞭长莫及。

在很多人看来——游海龙就只会逃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采用的是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

此计原文: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全军退却避开强敌,以退为进灵机破敌,这样,同正常的兵法并不违背)

此计是在对自己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才采用的,把此计理解为一走了之那就大错特错了。

巨大的灾祸就要来了,当事人肯定要逃难的,但逃难只是这其中第一层次的内容。

在逃难的过程中,怎样把祸端给彻底地甩掉,甚至化不利为有利,进而转败为胜才是此计的精髓。

游海龙看似在逃难,但在逃难的过程中,他的军队却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