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四章 江鸿飞的野心(2/3)

国家时,它们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简而言之。

中南半岛上的诸国都觉得他们自己很厉害。

尤其是吴哥王朝,自以为国力强大,有战象二十万头,财力无限,版图“东到海边,西按蒲甘,南抵加罗西”,一直在跟李朝争夺占城。

结果,大元军在横扫了占婆之后,就遭到了吴哥王朝的偷袭,其国王苏耶跋摩二世率领全国之兵(足有百万),主动前来与大元军交战。

结果被大元军一锅烩了。

大元军的目光随后便转向了女王国。

这个刚刚登基不久的女王哈利奔猜十七世,年轻气盛,自恃药箭厉害,欲与大元帝国一较高下。

然而,她却是一只井底之蛙,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药箭在对上大元帝国的红衣大炮、奔雷车之时,会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大元军仅用了很短的时间,便消灭了女王国的十万大军,并直逼都城。

面对如此绝境,女王国的大臣们不得不发动兵变,将哈利奔猜十七世及其王室成员献给大元帝国以求自保。

女王国的覆灭,让堕罗钵底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然而,它并未选择与女王国联合抗敌,而是与身后的三佛齐搞起了军事联盟。

但这样的联盟在强大的大元军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不堪。

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堕罗钵底和三佛齐便先后被大元帝国吞并。

至此,江鸿飞梦寐以求的马六甲海峡终于彻底落入了大元帝国的掌控之中。

紧接着,大元帝国无视蒲甘国王罗梯诃波帝的多次求和,毅然发起海陆并进的征伐。

自江喜陀离世,蒲甘王权更迭,国王们或沉溺于奢华享乐,或沉迷于庙宇建造,民力耗尽,国势日渐式微。罗梯诃波帝登基后,其暴政更是引发广泛叛乱,其身世之谜更添兄弟间的不和,只能以铁腕镇压。

此时,掸族势力在蒲甘北部崛起,不断侵扰,使蒲甘雪上加霜。

面对横扫东亚与东南亚的大元铁骑,蒲甘无力抵挡,最终中南半岛成为大元帝国疆域的一部分。

……

大元帝国其辉煌战绩震古烁今,理应举国欢庆,共襄盛举。

然而,在这看似无懈可击的荣耀之下,帝国的肱骨之臣们却面露忧色,心绪难宁。

他们的忧虑,非空穴来风,而是源自帝国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暗流涌动。

从疆域辽阔来看,大元帝国无疑已站在了历史的巅峰,江鸿飞之名,甚至可以超越秦皇、汉武、唐宗。

但在这片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版图上,实则暗藏危机四伏。

尤其是那刚刚纳入版图的中南半岛,更是成为了帝国心头的一块巨石。

中南半岛这片土地上泰、孟、缅、掸等族群交织,民族矛盾根深蒂固,有的甚至已绵延千年,难以调和。

而宗教问题,更是如同火上浇油,让局势更加复杂。

佛教这一在中南半岛占据主导地位的宗教,又细分为大乘与小乘两派,彼此间势如水火,互不相容。

再加上婆罗门教的介入,宗教间的冲突更是愈演愈烈,几乎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

想当年,李朝便是因婆罗门教徒的排挤,导致佛教徒流离失所,而发生了朝代更迭。

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至今仍影响着中南半岛的稳定。

更为棘手的是,随着江鸿飞征服中南半岛,大量皇室、王室、宗室及神职之女被纳入后宫。

这些女子,多数信仰坚定,有的甚至身为高级祭司或圣女,她们的到来,无疑为江鸿飞的后宫增添了几分异样的色彩。

后宫之中,这些女子各怀心思,纷纷试图在江鸿飞的庇护下,传播自己的宗教信仰,将后宫变为各自的圣地。

更有甚者,竟妄想拉江鸿飞入教,尊其为教主。

面对如此乱象,江鸿飞并未动怒,反而展现了他的智慧与宽容。

他命所有女子脱去衣物,跪成一排,不论信仰,一视同仁。

随后,他亲自施以惩戒,以儆效尤,并立下后宫信仰自由的规矩:传教自由,但绝不允许强迫与内斗。

江鸿飞虽不信宗教,但对之抱有敬畏之心。

他深知,古往今来,多少战争因宗教而起,且往往旷日持久,难以平息。

因此,他选择以宽容与智慧来化解这场潜在的危机。

在他看来,后宫中的女子若能有所信仰,参与宗教活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这能让她们在无聊的后宫生活中找到些许慰藉。

然而,后宫中的这一小插曲,却让江鸿飞意识到了中南半岛宗教问题的严峻性。

试想,若此等问题在整个中南半岛蔓延开来,那将是何等的灾难?

好在,江鸿飞并非无备而来。

他深知,要治理如此复杂的地区,非但要有强大的武力,更需有智慧的策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