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6节 南师传说(1/2)

“是这样——”周大军道:“您知道我是咒师,我若想突破第一阶咒师之境,就要找到本界的秘法来修炼……”

“恩,这个我大致知道。”梁先生点头。

“蒙菩萨点化,我一路寻到峨眉……”周大军苦着脸:“可我只知道个大概方向,具体那秘法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这……”梁先生思索道:“这是贵派功法的传承方式,我不太了解。”

“我就是想问问您啊——”周大军指向远处群山,道:“有没有高僧大德曾在此间修炼,或是留下伏藏什么的?”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高僧大德代不乏人,但我知道的——”梁先生眼睛一亮,道:“当年南怀瑾大师曾在峨眉山上闭关三年,留下一段佳话。”

“噢?是吗?”周大军精神一振:“南怀瑾先生?”

*

南怀瑾1918年月18日出生于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化国学大师。

1949年南怀瑾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化,其出版代表作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等三十多本,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南先生十七岁时,除精研儒家四书五经外,便已涉猎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多种,同时苦心研习学历史、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历法诸学……每得其精髓而以为乐。

及至晚年,作为一代大师已是学贯古今,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博融东西之学于一身。

其对人生的阐述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

“南怀瑾大师可谓是个奇人——”梁先生饮一口茶,悠然道:“他自幼性格就好动,并嗜读武侠,十二岁即开始习练各种武艺……”

“哈哈!也是看武侠,而迷上武艺的?”周大军笑道。

“大概是……佛家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牵’,得便是这个意思——”梁先生道:“起初南先生随师父习练时,不知道以他衰弱之躯学那刚猛之拳是否适当,又不能分辨拳艺优劣,所以每回习拳之后、都有头脑昏沉之感……”

“我也是啊!”周大军击节道:“我一看书就困,念不了几分钟经,便有‘头脑昏感之感’……”

“你这不算,你——”梁先生顿住,又道:“你这是不爱读书,他是练不得法。不过即便如此,南先生也因为从就志慕侠客义行,仍然勉强自己照练如仪……”

“要不人家是大师呢——”周大军叹道:“从便坚毅能忍。”

“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梁先生道:“其后他老人家负笈四方、遍寻仙道,人事接触渐广……因心喜武术道功,遂不计耗资、不论宗派,凡遇有一技之长者——或具神通、或有道法、或擅武功……皆顶礼叩拜为师。因此到他二十岁前,所拜的师父,各门各派积加起来多达八十余人。”

“拜了八十多人?!”周大军惊道:“这得学了多少啊!学霸啊这是!”

“学道初期,肯定是广泛涉猎——”梁先生道:“南先生所学包括南宗、北派、长拳、短打……那十八般兵器、至少习过十四种,外加蒙古摔跤、西洋扑击等……举不胜举……”

“武术达人啊!练这一湖片——”周大军道:“然后呢?成高手了?”

“有一次中央国术馆于杭州主办全省性国术比赛,南先生亦参与其盛,终以姿势优异而获冠军——”梁先生望着远山,缓缓道:“抗战之前,各县市普设国术馆,皆有专人负责,武风维扬、盛极一时……”

“那会儿是要打日本鬼子,大家都操练起来,强身护国!”周大军道:“南先生夺得国术冠军,也算是业有所成了!”

“国术冠军,相当于现在的武术大赛冠军,实话强身健体、打几个流氓地痞、或者参演影视剧……这都没问题,但若真到修真……嘿嘿……”梁先生摇头微笑,顿了顿道:“所以南先生私下反省——所习武艺实未精到,各路各派,亦不过略窥其门径而已……便决心继续寻师访道,亲近高明。”

“要是我,早就知足了!”周大军痴痴道:“‘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是这么吧?梁先生。”

“各人志向不同……”

“我就属于那种‘混吃等死’型的——”周大军腆着脸道:“得玩且玩、得吃且吃,一辈子也不想当大师,也当不了大师!”

“呵呵,这个由你,也由不得你……”梁先生深深地看了眼周大军,又道:“关于南先生遍寻高明、寻仙访道的传有许多——起来,南先生还与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