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章 临时编组(2/3)

撤出藏山,向北渡过滹沱河,就在滹沱河北岸休整。等打退了日军,我们再回到盂县,和师部、旅部、团部联系,择机过路归建。”

王麓水说的有理,符合这支伤员队伍的实际,先避敌锋芒、保存自己才是第一位的!

陈宜胜想向上社方向转移,孟平阳寿榆五县中心县委县长就在上社一带。问题是眼见日军的攻击锋芒指向了上社、下社方向,陈宜胜嘴张了几张没有开口。

萧四明摇着头否定了王麓水的意见,说:“不,我们不向滹沱河方向转移。”

王麓水惊异地问:“你想向哪里转移?莫非你想去公路边打伏击?那太危险了,小鬼子可是大部队,一旦被粘住,我们带着伤员,想突围都突不出来!”

萧四明指着地图说:“王政委、陈书记,从缴获的日军文件中得知,这次攻占盂县县城的日军是1o9师团步兵第118旅团第136联队,总兵力也就17oo来人,也就是一个半步兵大队,兵力有限。如果攻占盂县日军真的按照作战计划,配合从忻县出发占领定襄的日军夹击五台,他们用于上社、下社方向作战的兵力就不会少于一个步兵大队。一个步兵大队11oo人左右,也就是说,小鬼子可能留在盂县县城保证后方、随时支援的也就是6oo鬼子。这6oo鬼子不可能都留在县城,他们得分兵驻守寿阳到盂县

县的公路,得分兵扫荡县城周边地区。这样七算八算,真正留守县城的日军不会超过一个中队,说不定只有几十个小鬼子。如果此时我军奇兵突袭,攻占盂县县城,你们说,小鬼子还能继续向五台县方向进攻么?”

萧四明在没有情报支持的情况下,敢说留守盂县县城的小鬼子可能只有几十人,是根据抗战初期日军的作战特点判断的。

这一说,王麓水和陈宜胜两个惊异得眼睛盯着萧四明死看,似乎觉得萧四明是不是发烧说胡话呢!

日军自从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以来,攻城略地,一路所向披靡。虽然华北的南口会战、忻口会战和淞沪战场上的中队打的很顽强,但毕竟是我军战败了。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八路军的几次伏击战是真正的胜仗,可惜战役规模太小,歼敌数量有限,并不能改变战场态势、阻止鬼子进攻步伐。

这个时候正是日军调集重兵八路围攻我晋察冀边区的时候,小鬼子刚占了盂县县城,萧四明竟然要虎口拔牙、去夺回盂县县城,王麓水和陈宜胜两个能不吃惊么?

王麓水和陈宜胜也知道,115师团、344旅在平型关伏击战结束后,深入敌后,收复了十几座城镇,这才有了晋察冀边区今天的基础。但那都是我军主力部队,是经过长征的种子部队,战斗力强横,又打在日军重兵攻向忻口、太原前线,后方兵力空虚之处,就这,有的县城也是收复后又不得不退出。现在萧四明竟然要以这支刚刚编组的小部队、也就是一个排的兵力去偷袭县城,怎么可能么!

陈宜胜首先不同意,说现在要考虑的是向哪个方向转移更安全,而不是异想天开的去攻击县城。虽然那十几个能参战的伤员都是我军战斗骨干,可他们重伤初愈,体力不行。他带的游击队的这个排,也就27个人,而且都是新兵,刚刚训练一个多月,打一枪就走可以,象攻占县城这种事儿,想都别想,那是让战士们去送死!

王麓水也不同意,说萧四明想当然,低估日军战斗力。就这17oo个小鬼子,那都是个庞然大物,国民党一个师、两个师都未必顶得住。要是师主力在这里,依托有利地形,才有可能消灭这股鬼子。此时,就以手头这一个排的兵力想去攻占县城,是不负责任的臆想!

萧四明可不是胡说的,因为他灵魂穿越前精研军史,知道寿阳出发的这路日军占领盂县县城后,向上社一带攻击前进,在上社遭到八路军三支队伏击,狼狈退回寿阳。平定的日军于12月15日再次进犯盂县,在县城南面的清城遭到三支队主力和115师344旅687团的伏击,被歼灭2oo余人。日军于12月16日再次占领盂县县城,但次日拂晓就退回了阳泉。到了1938年元月,平定方向日军又一次攻占盂县县城,从此就赖在盂县县城了,缺乏重武器的我军拿他们没办法。后来日军加强攻势,把据点都修到了滹沱河沿岸,在整个盂县地区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直到抗战胜利前夕大反攻,盂县才彻底解放。

萧四明可不想让日军占领盂县县城赖着不走,他还想依托盂县根据地大力发展部队呢!

萧四明慢悠悠地来了一句:“我的意思是伪装日军偷袭县城!”

王麓水和陈宜胜两个霍然而惊,张目望去,满院子都是穿着日军大衣、皮靴的战士,从外表上看,和小鬼子没有什么两样么!

萧四明紧跟着又补充了一句:“伪装敌人偷袭城池,军事史上屡见不鲜。长征路上攻占遵义,我军不就是这样做的么?”

要是伪装日军偷袭县城,只要火候把握的准,确实是值得一试!

王麓水和陈宜胜都不吭声了,琢磨开了。

足足过了抽袋烟的工夫,王麓水才站了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