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232、战争中的新年(2/4)

俄政府高层正忙着镇压因解散制宪会议引起民众游行示-威,布尔什维克军队向游行队伍开枪-射-击,孟什维克和反对派开始大发传单,谴责布尔什维克欺骗了俄国民众,摒弃了自由民主,实行“沙皇j□j“。

以弗拉基米尔为首布尔什维克政权对此回应是,直接扣下一顶“怠工”帽子,组建契卡消灭“怠工”者和“j□j势力”。契卡首领直接宣称,正义之剑下,要消灭全部“反-革-命”。

立宪民主党很多党员都遭到了逮捕,部分被处决。

苏联时期大清洗,此时便已初露端倪。

镇压使俄国国内混乱加剧,苏俄政府不得不慎重考虑接受德国停战谈判条件,同时面对国内混乱和国外战争,是很危险事。沙皇因此倒台,克伦斯基政府也没撑住,苏俄不想重蹈覆辙。

对德谈判终开始,同时,为争取周围国家“好感”和“支持“,弗拉基米尔宣布废除沙皇时期对外签订一切不平等条约。

本出于“好意”,没想到却捅了华夏马蜂窝。

废除沙皇时期签订一切条约?也就意味着华夏联合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满洲里条约,海兰泡条约等也不予以承认?

很好,相当好。

不论苏俄政府是口误,还是压根没想到这点,总之,这个“美好误会”给了华夏政府“正大光明”占领西伯利亚借口。

增兵,继续打!

李谨言得知楼大总统亲自下令向西伯利亚增兵时,感觉相当复杂。

时空不同,历史拐弯,原本可以争得华夏友谊“宣言”,此刻却引起了华夏人愤怒。

报纸上口诛笔伐,民间声音,爱国青年演讲,华夏国内还发起了抵制俄货运动。实际上也没什么俄国货可以给国人“抵制”,只有原上海公共租界内几家俄国餐馆生意惨淡。

其中一家店主只得将他费千辛万苦才得到华夏“绿卡”摆出,用以证明他“国籍”,生意才逐渐好转。

华夏绿卡和后世并不相同,代表也不是永久居留权,不能让这些外国人获得华夏国籍,相比之下,类似于拉长了年限临时居住证。

不过华夏工作生活外国人还是对此趋之若鹜。有了华夏绿卡,就代表和华夏人缴纳一样税收,还能获取部分福利,也不会被随时遣送回国。华夏日本矬子千方百计想到得到一张,不巧是,对于日本人和朝鲜人审核,恰恰是严格。

二月初,俄国国内依旧“热闹”,逃到东西伯利亚塔基杨娜女大公和皇太子,一支华夏军队护卫下,返回了西西伯利亚。叶尼塞斯克遇上了谢苗诺夫率领哥萨克第九骑兵团,他们是反对苏俄“反-动-势力”其中一股,高尔察克依旧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影。

有女大公和皇太子,双方并未发生冲突。塔基杨娜女大公也兑现了之前承诺,第一批黄金送上了伊尔库茨克火车。

“两吨?”李谨言得知消息,也为女大公“出手阔绰”感到惊讶。只是一次护送任务,加上一千人武器装备,就值这个价吗?看来,高尔察克黄金当真是确有其事。

五百吨黄金,搁谁面前,不会心跳加速?

有了塔基杨娜女大公和皇太子这个变数,黄金终是否还会落到高尔察克手中,是个未知数。对李谨言来说,到手两吨黄金却是不错开始。

只不过女大公遇上了哥萨克,以后想再大把捞金子,就不会这么容易了。谁也不是傻子,不会平白无故当冤大头。或许伊莲娜那里可以再想想办法,喀山很久没传回消息了,不知道情况如何,要是基洛夫因为某种原因被提前咔嚓掉……应该不会吧?毕竟他手里还有一万多条枪。

正想着,墙上自鸣钟敲响,李谨言连忙起身,该去学校接小豹子了。

自从楼二少入学,李谨言雷打不动,天天亲自接送。

还有五天就是除夕,过了今天,学校就放假了,李谨言特地让丫头找出一件厚实斗篷,早上还是晴天,中午却开始下雪,一直没停。

车子开出大帅府,地上铺了一层白,天空纷纷扬扬飘着雪花,李谨言有些心急,车子开到子弟小学,推开车门,几乎是一路小跑进了校门。走到教室门口,才发现自己来早了,孩子们还认真听着先生布置课业,李谨言抱着斗篷,靠墙边摇头失笑。

放学钟响,教室门打开,正和几个同窗向外走楼二少,看到李谨言,叫了一声“言哥“。

“李先生。”

孩子们也有认识李谨言,纷纷走上来问好。

李谨言笑着从口袋中摸出一袋糖果,交给楼二少分给同窗,随后用斗篷将小豹子裹紧,抱起来朝学校大门走去。

关北子弟小学规定,车辆一律不许进校园,无论是谁,都没有特权。

楼睿被裹得严实,却还是伸出胳膊搂住李谨言脖子,“言哥。”

“恩,睿儿冷不冷?”

“不冷。“

抱着蹭蹭,李谨言笑弯了眼睛。

司机拉开车门,两人坐上车子,头顶肩膀上都落了一层雪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我有一颗摇钱树 你在阴间我在阳 王爷是个妻管严 天怨的萌意志 将门之惊华嫡妃 万道神皇 穿越世界线的神棍 大国之巨匠 最低调的巨星 我们是兄弟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