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二章 对比(3/5)

去想,在中国的厨师都有士兵一样的战斗力和战斗决心的情况下,只对中国有一知半解的人添加的那些计划,真的合适吗?”

芭芭拉先是想了一会,然后才点点头道:“嗯,我明白了,你说的确实有道理。虽然我不知道中国炊事兵的具体战例,但是你既然专门提起,他们肯定是相当强悍的。可他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炊事兵放到王牌部队或者精英部队里?”

菲碧耸了耸肩道:“因为他们是中国人,跟我们不同,想法自然也不一样。对了,你大概不知道,千年前,中国人古时候对艺人或者艺术家是有严格的划分的,艺术家被归类于君子一类,属于中国古时候的上级阶层的一员,而想要当上层阶级,很多人也必须有音乐或者绘画和诗词方面的个人造诣,不像现在。而那个时候的艺人,就像歌唱家、歌剧那一类的表演者一样。但是跟欧洲不同,那些艺人的地位很低,甚至还没有中国厨师高,要知道,中国厨师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属于中产阶级,所以中国人的饮食才会那么丰富多样,不像欧美这边,对了,法国菜和意大利菜也是得益于厨师的地位进入了中产阶级,你看英国就不行。”

芭芭拉勉强吸收了菲碧说的话后,好笑地说道:“看来研究世界美食发展史的人应该请你去给他们上一课,不过你说的对,中产阶级热情和技术方对社会的贡献确实远超上层和底层。”

“嗯,中国军队里的炊事兵也是中产阶级,所以他们作战时更灵活,再加上长期在厨房的严酷环境下磨练出来的身体素质,虽然战术动作比不上长期训练的士兵,但是其各项能力却能强过很多士兵。像是中国炊事兵需要自己动手宰杀活物,虽然做不到每天杀一群,但是每周杀一堆还是很有可能的,死于他们手下的有鱼类、猪、羊、鸡等等,再加上做饭时的高温,以及炒菜和搬运时需要消耗的体力,所以不论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他们确实容易比一般的受过严酷训练的士兵强。”

“炊事兵经常杀生”这个说法芭芭拉还是头一次听,但是她感觉,菲碧好像说的好有道理,虽然她不知道中国炊事兵的具体战例,但是她感觉,恐怕真的像菲碧说的那样,上了战场后,中国炊事兵肯定是一群相当恐怖的士兵。以她的个人经历作参照,参加兰利的训练时,最难熬的一关就是爬通过由动物内藏混合到土地上的铁丝网地带,而中国的炊事兵或许不需要那样训练,但是人家天天宰杀和肢解动物,恐怕见过的场面比她训练时经历的要多得多,所以……

想到这里芭芭拉有些不寒而栗——中国军队那么多人,那得有多少炊事兵啊。

菲碧这时候又道:“对了,我现在就可以给你说一件事,朝鲜战争时,中国有个炊事兵穿越火线给友军送饭,觉得干等着无聊,就问人借了把步枪,几乎枪枪命中,把我们的人大死了不少。基本上每次他来送饭都要借枪玩,弄得我们的人总感觉中国来了个厉害的狙击手,位置还飘忽不定。后来通过中国人国内的报纸才知道,人家是炊事兵,专门负责做饭,上前线开枪只是因为要等着收回锅碗瓢盆,所以闲着无聊。”

芭芭拉一脸震惊地看着菲碧:“你别开玩笑了,这样的人应该是顶级狙击手吧?”

“他当然是炊事兵。你要是想知道,在网上随便搜搜就有结果。要是想知道更详细的,等回美国,我带你去看详细的记录,在我们当时与中国人进行阵地狙击战时的记录里,说实话,当时知道了中国的那个狙击手是个厨师后,军队高层都没敢告诉下面的士兵。”

芭芭拉继续满脸不可置信的样子,过了一会才说道:“中产阶级果然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但是他们也是造成社会受到巨大损失的主要原因。”

菲碧对此只是耸了耸肩,因为她知道芭芭拉的后一句话,说的是那些接受了民主党和欧洲的多元社会论调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芭芭拉又道:“那,要不要提醒一些人,小心中国厨师?”

“嗯,这到不必,你知道的,厨师最大的心愿基本上都是做出最好的饭菜,其余的事情一般都是顺手而为,不会把主要注意力放在那里的。”

芭芭拉闻言点了点头道:“也是,要不他们做不出花样繁多的菜来。”

而菲碧又道:“其实通过中国厨师的例子也能看出中国人的性子,只要不是把他们欺负的太狠,他们还是能好好说话的。”

芭芭拉再次点了点头道:“想想中国人都能做中国菜……说实话我觉得我们以前严重低估了中国的军事潜力,我是说真的。”

菲碧笑道:“放心吧,工业养殖和屠宰模式会改变中国人的战斗力的。”

芭芭拉听到后有些有些奇怪,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看看德国,猪肉的屠宰和加工都完全交给了机械化车间,德国的战斗力也显著下降了,中国也在大规模引进这样的车间,这说明不必太过担心他们。而且从屠宰这一点上看,你不觉得,中东能把美国逼成这样,或许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吗?”

芭芭拉有些奇怪地看着菲碧,说道:“我发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