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第二把火烧漏洞账本(1/4)

听着陈凤给自己撂下的这句话,赵寒梅隐隐感觉到报社里可能是一笔算不清的糊涂账了。

想到这里,她不禁挠了挠头。这次的事情怕是比罢免吴友德要难得多了。那么多年的陈年旧帐,怎么可能顺顺当当的算清楚了呢?不然,陈凤也不会对她这么一句让人觉得丧气的话。

即便是做好了准备,可是当赵寒梅真正的看到日报社的账面状况时,还是深吸了一口凉气:两年来,日报社的经营状况在一只都是在亏损。

除了海岸线拿回来的那5000万元的广告费用,勉强能够应对海岸线员工的日常开销之外,日报、早报,各个县市区的子公司开办的子报,还有报社名下的两份杂志、以及那个半死不活的影视媒体,都是在负债经营。由于各个部门经营不善,至今,已经欠银行贷款将近两个亿了。

两个亿,是什么概念?陈凤给赵寒梅做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报社早晨一开门,不吃不喝,就得给银行交上60多万元的利息。

赵寒梅反问陈凤:那我们的广告进账一天能达到这个数字吗?陈凤轻轻的摇了:“现在抒告淡季,一个月下来,能有千八百万元的进账就已经了不得了。但是每个月的账面上还需要给员工发工资,工资的数额远远不止一千万元啊。如果不是这样,当初闫社长也不会同意贷款给员工发年终奖金啊。”

“含贷款发奖金就是饮鸩止渴。贷款越多,报社的负担就越重,他不知道这个道理吗?就我们现在这个情况,让银行的利息就能给拖死了。”赵寒梅气呼呼的,心里埋怨着闫峰这是给自己留了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啊。

“陈大姐,账面上有这么大的漏洞,不可能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就算是去年年底的奖金是贷款发的,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欠账啊?咱们单位还干什么了?”赵寒梅知道,这是目前摆在自己面前最大的难题了。也难怪当时购物狂主动与报社签订现金合同的时候,闫峰会那么高兴,以至于都忘记了周杰存在的危险了。

“呵呵,赵社长,您进报社的时间也有七八年了,就从来没有听别人过咱们报社的历史吗?我们现在这座大楼是在原来一栋6层楼的基础上加层翻新的。”陈凤将报社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一一道来:“当时很多人反对加层翻新,一是考虑到原来的6层楼地基能否承重如今这20层楼的重量;二是随意的在楼上加层翻新很难得到部门的批准。”

“但是,以前的日报社牛啊。之前咱们单位有个叫做周杰的女记宅她的公公当时是市规划局的二把手,报社承诺只要规划局把这个批转盖楼的章给盖上去了,周杰立马转正当副主任。章盖好了,又找来了牛人设计,蹭蹭的在原来6层楼基础上又盖了14层。”

“可是谁料,由于大楼是加盖的,设计上远比重新盖座新楼费工费时,更费钱。等咱们现在的这栋大楼盖完了之后,足足花了将近一个亿。本来就准备了2000万元翻新旧楼。这一下多出了8000多万元,只能从银行贷款解决问题。从那时开始,报社欠债的历史就开始了,并且是一发不可收拾。”

嘶……,赵寒梅对于陈凤的叙述心中暗暗吃惊,没想到看似富丽堂皇的海城日报社,里面竟然有这么多的黑幕。

“又过了三年,不知道报社领导又怎么想的,非要重新选址再盖一座设施先进的印刷厂,就又是6000多万元的银行贷款。印刷厂的设施是先进了,可是员工的工资却不能保证了。您看看这个账本,从今年年初开始,咱们报社的总财务账面上就从来没有再支付过印刷厂一分钱的印刷费用。我现在看见印刷厂的厂长都要绕道躲着走。没钱啊,怎么给他们拨款呢?”

“印刷厂半年没有经费,是怎么保证正常运转的?”赵寒梅虽然对于报社如今的财政现状很震惊,却也没有失去判断问题的能力。听到陈凤半年没有给印刷厂开工资,就及时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哦,是这样的赵社长。咱们的印刷厂由于设施先进,平时还会接一些其他的印刷业务,这半年多他们就是用的这笔费用给员工发了给基本工资的。不过听,这个月,到现在连基本工资都发不出来了。”陈凤颇为同情的看着赵寒梅,心想:唉,坐上这个社长的位置有什么好的?出了事,还不是得社长担着?

“之前盖楼的8000万,盖印刷厂买新设备的6000万。这一共是1亿4000万的银行贷款,那为何现在账面上竟然有近两个亿的贷款呢?”赵寒梅对于这个账面的信息总是抱有疑问。

“呵呵,社长啊,欠银行的贷款不得还利息啊?到了每年的年底还不上利息,就要再向银行贷款,到了第二年再还不上,就再贷款。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咱们也不于在短短4年的时间内,换了三家合作银行。日久天长,咱们单位成了利滚利。还有去年年终,不仅贷款还利息,还要发奖金,慢慢的,就到了两个亿的欠账。”

“对了,社长,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咱们单位的广告部因为涉及到人员要出门拉业务,宴请客户,都有专门的拨款。这部份费用也很大,每年到我这报账的单子一摞一摞的。让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