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八章 帝国大学(2/2)

,没想到你子不声不响就拿了一个帝国大学的免试入读出来。”

看见父亲这么高兴,昌林有些不以为然,帝国大学,虽然名字有些古怪但是他猜想应该和国子监差不多,就算去读了后毕业被赐予举人出身,但是以后估计看见那些正途出身的举人还是抬不起头来。但是父亲这么高兴,难道这个帝国大学有所不同。

当即就是问道:“父亲知道这帝国大学。里头是什么章程?”

孟祥道:“我也是刚知道这事不久,据是圣上亲自下旨开办的这所学院。和皇家陆军军官学校,皇家海军军官学校是同一个规格,从全国选拔人才入读,而一旦学有所成便可择优重用!”

道这里,孟祥停顿了会,然后才语重心长道:“如今时代已经变了,我们这一代人所学所懂的东西已经落后时代了,现在组织部那边提拔重用的皆是新式人才,诸位阁老们也大多是通晓中外工商事务的干才。但是这新式人才还是太少。而这帝国大学就是专门为了培养新式人才而建立的。

如果你在帝国大学里学业有成,以后的道路能比我走的更远!”

昌林仔细听着,他家老头子已经是余杭县知县,而且他也听上头组织部已经有调自家老头子到苏北那边任职,这去了极有可能就是直接担任一府知府,而自己如果去帝国大学读书的话,未来有可能比自家老头子走的更远吗?

带着一丝的忐忑和期望,昌林次日去领会了入读帝国大学的相关书,随即就是和准备到南京参加会试的董离、陈洛云一起北上去南京。

和他们一样北上南京的。还有其他去南京参加会试的举子,包括这一次乡试新中的举人,同时前清时代的举人也是可以来参加。而在这些举人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学子。他们和昌林一样,都是各省四科目的前十名,可以免试入读帝国大学。

此外还有地方官员另外举荐的生员。他们也将前往南京帝国大学参加入学考试,优秀者即可获得入读帝国大学。

九月。经历了战争创伤,民商尚未恢复过来。同时城内多出也还在施工中的南京城就是迎来了三省学子。

这些学子们虽然已经接过了新式学科,但是骨子里依旧是传统的儒家读书人,而读书人嘛,一般都喜欢玩风花雪月。

于是乎,已经沉寂了多年的秦淮河两岸的青楼酒坊重新焕发了活力,纵然规模还远远不如太平军到来之前那些大,但是夜幕降临后好歹也算是酒红灯绿,欢声笑语了。

不过董离却是没有和其他来京考试的学子们一样放纵自己,到了南京后,他和陈洛云也是人不生地不熟,加上他们两人都是贫寒之家,虽然身上有着中举后发放的二十元食宿费用,但是也是不敢乱花,毕竟一场考试下来,少也得在南京待上半个月以上,而南京作为中华帝国的首都,一切生活物资都需要外运,物价比杭州贵多了。

所以他们是跟着昌林一起,投靠了昌林的一位远方堂兄,昌林所在的家乃是根基深厚的士绅之家,当官的可不止孟祥一个人,还有另外几个呢,不过都是一些官。

昌林的远方堂兄乃是前清举人,不过已经早早候补进入官场,之前在江苏布政使衙门当一个低级官员,如今在南京民政部社务司下担任某科科长,这科长的职权不,毕竟一些地方政务都能插上手,但是大也不大,南京城内别区区一科长了,就算是各处的处长们都不算什么。

首都嘛,别的不多就是官员多!

昌林的那位堂兄也是四十好几的人了,也是带了一大家子在南京生活据,住的还是他们民政部分配的宿舍,自然无法再住进三个大男人来,所以昌林的堂兄给他们另外安排了一座院子,虽然地方又简陋了些,但是总算是安静,而且房租也不算贵,比直接去住客栈要好得多。

稍微安顿了下来后,董离和陈洛云就是埋首书本中,而昌林则是拿着这个入读相关书去帝国大学去报名去了。(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