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4章 李鸿章创建淮军 曾国藩初办洋务(2/4)

后,留在江北的张树声、周盛波、刘铭传即奉曾国藩之命前来投奔。李鸿章遂按湘军建制,分设三个营,交由三人统领;由张树声统领的命名为树字营、由周盛波统领的命名为盛字营、由刘铭传统领的命名为铭字营。

同时,李鸿章又命其三弟李鹤章去合肥招募李家父子的团练旧部;李鹤章遵命而往,即招得内亲李胜、张绍棠,昔日好友德模、王学懋,以及其父李安的旧部吴毓兰、吴毓芬兄弟等人。不久,又有周盛波的兄弟周盛传及合肥西乡人潘鼎新、吴长庆等人率众来投。李鸿章遂让周盛传与其兄周盛波,同领盛字营;另又建两营,分别交予潘鼎新与吴长庆,;由鼎新统领的命名为鼎字营,由吴长庆统领的命名为庆字营。至此,已有建制营十四个,兵勇万余人;李鸿章见势已盛,遂将淮勇正名为淮军。

接着,李鸿章又仿照湘军编、练淮军;并购置了大批枪械,配置于各营。同时,李鸿章还聘用了一批洋军官当教官,以训练军士使用洋枪和列阵之术。所以,淮军虽然承袭了湘军的营制,但李鸿章如此完全有别于其它清军的建军和练兵之法,顿使淮军声威大增,令曾国藩也赞叹不已。

钱鼎铭辞别曾国藩后,从安庆回到上海;即向薛焕汇报了安庆之行,并将曾国藩所言告知,薛焕闻后十分高兴。

果然,不久即闻知李鸿章所操办的淮军已经名振江、淮,遂又派人与其联络,并邀请李鸿章的淮军前来协防上海。

上海乃聚宝之地,商贾云集之处,李鸿章梦寐以求何尝不愿?也就欣然应喏。

于是,薛焕从在沪士绅中筹银十八万两供准军饷用;然后,雇佣了七艘英国商船,将淮军由水路运进上海。

李鸿章到达上海后不久,即被清庭任命为江苏巡抚,李鸿章更是踌躇满志了。

此时,薛焕即将华尔的常胜军也交由李鸿章统一指挥,以利协同作战。李鸿章为了巩固和拓展地盘,又设法与驻沪的英、法军勾结,双方一拍即合;于是,英、法军公开与清军联合共同对付太平军了。太平军的处境也就趋向不利,局势开始逆转。

且,曾国藩派遣李鸿章赴江、淮后,遂又筹划克复金陵了。

曾国藩在攻取安庆时,已经尝到了使用洋枪、洋炮的甜头;所以,打算购置更多的洋枪、洋炮用以克复金陵。但因向洋人购买实在是太昂贵,仅有的一些资金难以为济;于是,曾国藩在安庆创办了一个安庆内军械所,决定自己动手仿造洋枪、洋炮。

曾国藩设法召集了徐寿、华蘅芳、龚芸棠、徐建寅、张斯桂、李善兰、吴嘉廉等一批颇有才智的技术人员,并靠了百余名能工巧匠,不久即仿制出了一批西式的枪炮。此举成功,曾国藩心中十分高兴,信心更足了。

此时,忽闻太平军攻占浙江的绍兴、宁波;曾国藩担心太平军可能从宁波经海路北上夹攻上海,赶紧上奏了一本《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请求朝庭购置舰船以阻截太平军出海。

《奏》曰:“近因浙江宁波失守,贼势嚣张;难保其不更思窜出,纵横海上。故购买外洋船炮,应为救时之要务;近以剿灭发逆,远以巡哨重洋。舰船神速,洋炮深远;英法夸其独有,中华慑于罕见。若能购买,据为己有;外夷之强渐失,中华则有恃无恐。”

当然,曾国藩的真实意图是想以此为藉口购置洋人的炮、舰,用以装备湘军增强实力;同时,也是在为克复金陵做准备。曾国藩以为,只要有了几艘购置的外洋舰船,即可让自己的将士学习驾舵驭炮,精深技艺后则可**成师。如此,近可用于攻克金陵剿灭发匪,远可抗衡英、法抵御外强。

曾国藩的思虑可谓深远,深受议政王奕欣的赞赏。

于是,奕欣也《奏》请:“筹款购置洋舰,选派将士,登舰操习;堵截海上,以防贼匪窜扰。”

而受过逃亡热河之惊恐的两宫太后也急欲增强军力消除内患外侮,立即准《奏》。

因奕欣兼有议和大臣的头衔,便于与洋人交道;于是,此事就由奕欣出面,委托英国驻华代理总税务司的北爱尔兰人赫德向英国购卖舰船,赫德则推荐了正回国休假的英国人李泰国经办。

很快的,李泰国就有了回音,初定以六十五万两白银可购得七艘舰船,奕欣二话没就答应了。然而不久,李泰国的要价又增了十五万两白银。

奕欣心中甚是不乐,但转而一想,李泰国愿插手帮助无非就是为了银两,此事是求助于人,让其敲一扛从中获利也在情理之中;于是,奕欣也不作计较,爽然地就答应了;心想,只要能把舰船搞到手,多花些银两也无所谓。

就这样,清政府花了八十万两白银的巨资从英国购买了七艘舰船;并又委托李泰国招募了六百名英**官及水手,由英国海军上校舍纳德·阿思本任司令,组成了一支所谓的阿思本舰队。

然而,待等这支舰队驶抵中国上海后,奕欣及曾国藩等人所打的如意算盘很快就落空了。

原来,李泰国为清政府购置并组建了阿思本舰队后,却未经授权、也没与奕欣商议,却擅自代表清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