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3)
宋听了,不以为然地朝拐角上瞥了一眼,轻声答:“这类事,防不胜防。”便大大咧咧地走进了接待室。
风裹雨丝四处飞,初春之夜三分寒,而车站接待室里却是一片热烈气氛,相识的、不相识的,彼此寒喧问候,特别对大党魁恭维之声不绝:年青有为,颇负声望,天之支柱,国之栋梁……宋兴奋地应酬着,哪怕与人几句简短交谈,也几次提到“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的主张,以致使几个非国民党员在寒喧恭维过后,一转身脸上就出现几分不悦。
“丁铃铃……”一阵急促的铃声,使接待室静了下来。开始验票进站了。议员们是第一批进站的贵客。宋提起身边的一只小皮箱,转身对黄兴、陈其美、廖仲恺说:“诸兄请留步,望多保重,等候我的好消息吧!”
“遯初”,黄拉着宋的手,深情地说,“到了北京,莫忘了给孙先生写封信,据日程,他明天可能就要到长崎了。”
“一定,一定。不过,我想等国会闭幕之时再写,到那时,我要向他报告一个他意料不到的特大喜讯,让他也高兴高兴。哈哈……”宋一边笑着,一边大步走出接待室。
宋教仁的国民党,虽是乌合之众,但也算人多势大;袁世凯想压,一时也还压不下去。为扫清登上总统宝座的障碍,他就采取了两种非常手段:一黜唐绍仪,二除宋教仁。
这种种手段,需要一个急先锋去实施。袁世凯派定心腹段祺瑞,因为袁世凯践踏共和、破坏革命,段祺瑞是得力帮凶。
袁世凯让唐绍仪组织内阁时,就坚决反对黄兴任内阁中最重要的陆军总长职位,他要段祺瑞出任才放心。
当时,北方政府的陆军大臣是王士珍。此人是“北洋之龙”,笃信黄老之学,不愿与他人争权夺势,为人谨厚,袁世凯对此也极为放心。但王士珍在政治上却很保守,是一个“保皇派”,一心辅佐清室,愿为清廷殉葬,对段祺瑞逼宫之举颇为不满,甚至指责段祺瑞忘恩负义。清皇退位后,他便向袁世凯提出辞呈,袁对他百般挽留,并退回辞呈,但王士珍固执不肯,无奈,袁世凯只好准许王士珍以病假告退,便直接提拔心腹段祺瑞当上了北洋政府第一任陆军总长。
到了北京后,段祺瑞为了维护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东征西讨,不辞劳苦,心甘情愿地尽了犬马之劳。
袁世凯提拔了段祺瑞,唐绍仪内阁就要被他一脚踢开了。唐绍仪(在南方加入了同盟会,意在迎合同盟会人的心理)组阁时,南北双方协议由黄兴的军事顾问王芝祥任直隶总督。袁世凯先表示同意以骗革命党人,及至王芝祥准备走马上任时,袁世凯不想让出北洋肥缺,但又难以找到借口。袁世凯一遇难题,段祺瑞便出马为他解决。段祺瑞纠合冯国璋等联名发表《北洋军界公启》,声称“绝不承认”王芝祥之任职。袁世凯大喜过望,于6月15日擅自下令改任王芝祥为到南京遣散民军的宣抚使,而公然无视《临时约法》关于总统发布命令,必须由内阁总理副署的规定。唐绍仪无法容忍袁世凯这种蔑视内阁的蛮横无理行为,遂与其他几位同盟会总长辞职。袁世凯巴不得他们快走,好多安排几个自己的心腹。
在唐绍仪的10个阁员中,同盟会员占半数,被称为“同盟会内阁”或“唐宋内阁”。1912年4月初,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唐绍仪事事强调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国务员的副署的“责任”,使袁世凯感到不能指挥如意,难以独断专行。此时,他见唐绍仪不姓“袁”而姓“孙”了,有心叫他倒台,便于6月间利用唐绍仪内阁任命非袁嫡系(而是同盟会员)的王芝祥为直隶都督事,指使北洋将领段祺瑞等通电反对,并且不经内阁副署而发布了改任王芝祥为南方军宣慰使的命令。
袁世凯大权独揽,内阁无权,引起总理唐绍仪对之不满。反过来,袁世凯也指使党羽对唐绍仪予以全面攻击,给他加上“亡国总理”的罪名。
唐绍仪洞察到袁世凯现已视他为异己,便欲借“亡国总理”之丑诋辞职。蔡元培于一日夜晚约了唐绍仪,宋教仁(农林总长)、王宠惠(司法总长)、王正廷(代工商总长)等4位同盟会阁员密谈,共商对策。蔡元培认为同盟会阁员已有名无实,建议同盟会阁员一体退出内阁。宋教仁不以为然。
冯国璋走马上任直隶总督后,唐绍仪已知袁世凯将会对他刀兵相加,便于6月15日悄悄离开北京,乘车去天津,乃于天津电请辞职,袁世凯假意挽留,唐绍仪决不肯回,袁世凯便令外关总长陆征祥代理国务总理。
唐绍仪辞职以后,蔡元培遂与二王及宋教仁以连带关系,要求辞职。袁世凯一派人等认为4人“拆台”,有意逐之,而袁世凯也是假意挽留,但蔡元培去意甚坚,4人终于同时去职,此即历史上所谓民国“四总长辞职事件”。
1912年7月14日,袁世凯批准宋教仁、蔡元培、二王四人辞职。
唐内阁的倒台,使宋教仁对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看到袁做了大总统以后,以“民国”的招牌为掩护,更进一步投靠帝国主义,并以“统一”为幌子,制定反动法令,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
危情99日:黑帝毒宠呆萌妻
神医狂妃:王爷闪远点
我的女儿是吸血鬼
福运娇妻在五零
凶猛道侣也重生了
做梦一万年
仙路至尊
王朝云后
全能至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