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陈(修)(1/2)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豳风·鸱号】>
天子便再也无话,他让众人依次退走后,唯独留下了杨琦。>
殿内一时安静了下来,杨琦心里有些忐忑,这并不是由于天子突如其来的诏对给他带来的感受,而是一种按捺已久的期待,像是在黑暗中哑忍多日,饱受非议,终于迎来了第一道曙光。>
这是他杨氏浴火重生的契机。>
“我不在的时候,朝廷有赖杨公与司徒他们操心操持。”天子柔和的眼力打量着杨琦清瘦的样貌,还有那鬓角丛生的白发,认真的说道:“苍老了很多,可见真是有劳了。”>
杨琦心里不能说是激动,但最少得做出一副样子来:“陛下矜遇之厚,古今少比。臣虽不才,亦当勠力奋发,岂敢任意玩忽、有违恩遇?”>
“能说出这番话的,都是臣子;而能做到这番话的,才是大臣。”天子说道:“这两天朝廷可有什么新鲜事?”>
天子有平准监作为线人,即便远在河东也能对长安朝廷产生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他之所以这么问,重要是想给杨琦一个主动开口的机会。>
“听说郑公前几日微服进太学,想窥见太学景况。”杨琦低声说着,带着一丝笑意:“成果被人认出来,引起了一场骚动,太学学子们不往读书,纷纷跑来见郑公。郑公也从窥见太学、变成被人窥见,不得已之下,郑公在太学讲了一个时辰的经义,这才得以脱身离开。”>
“郑公名闻国内,经学鸿儒,有此名誉也是我预感之中的。”天子淡淡的说道,他忽然有些不耐,索性站了起来,几步走到窗边,亲手把窗子给一把推开,这宣室殿没种太多树,就只有三株代表三公的槐树间隔疏远的长在庭院里。他看着槐树苍翠的枝叶,心里无由头的有些奇怪——这明明已经秋天了,叶子怎么还没赶紧落下往呢?>
杨琦静静起身跟在天子身后,他笔挺的站立,也随着将视线超出天子的肩膀往外看往,接着说道:“蔡公上疏称,一人之力,编撰《汉记》有所不逮,况其年长,精力衰竭、两眼浑浊,有时候更是难以济世,所以想请陛下允准郑公与他一同进天禄阁编撰。”>
“这很好,郑公与蔡公都是当世巨儒,有他们二人合作编撰,这《汉记》尽不比《太史公书》与《汉书》要差。”天子伸手摸着窗沿,说道:“料想马公当年也是编撰《汉记》的大儒,若不是他担着录尚书事,这回少说也得让他随着往。”>
杨琦听懂了天子的意思,他也知道马日磾不是那么好动的,所以只把眼力转到士孙瑞的身上:“司空少传家业,博达无所不通,彼曾为尚书令时,臣还想荐举他参与编史,怎料骤升三公、录尚书事,这倒不好上疏开口了。”>
想扳倒士孙瑞?天子不禁侧目看向杨琦,见对方脸色如常,又不禁将头缓缓转了回往,重新看着那三株槐树。>
当初为了顺利平定河东叛乱、击退袁绍,天子一直在着手戒备着朝廷内部的关东士人以及杨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天子宁可借着西岳崩裂一事,罢黜关东士人与杨氏的代言人司空黄琬,也要扶持关西士人的二号人物进进中枢,让关西士人做大。这个利益交换所带来的成果就是天子出征河东时,能保证后方朝廷政局稳固、同时得到关西士人对他亲征、以及重办河东豪强的全力支撑。>
如今事随时迁,在杨氏与黄琬等人的刻意忍让与低调的烘托下,马日磾等关西士人在朝中几乎是一家独大,天子本来就对此心存警惕,何况随着大儒郑玄、名士孔融等人的到来,更是助长马日磾的声势。再加上今天董承与马日磾异口同声的谏言也给天子提了醒,尽管天子在心里不愿承认,但他终极还是在杨氏等人的暗示下,将矛头转移到马日磾的身上往了。>
不能再这么纵容下往了。>
这是天子心里唯一的想法。>
王允以逝世谢罪、弘农牵涉叛乱的小豪强也都由于荀攸的谏言而被强迁到左冯翊,这些都是杨氏与关西士人因涉嫌与袁绍连累而该有的处理,也是关东士人自愿作出的交换,一个给天子、给朝廷的交代。>
上一回合的奋斗已随着河东叛乱的结束而结束,如今该得的敲打都有了,也该轮到逐渐膨胀的关西士人了。>
天子接着杨琦的话说道:“司空曾与诸公合谋诛董,多有定策,也是元功之一。我记得皇甫公、黄公等人诏拜三公的时候,他们尽皆辞让给司空,可见其名誉隆重。如今正是国事蜩螗的时候,让这样一个人往编史,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传扬出往,旁人岂不是要说朝廷不会用人?”>
“可《汉记》关乎本朝二百年纪务,上至先皇、下至臣子,所经事迹、朝廷典章,都需逐一敲定,认为万世之规。”杨琦不急不缓的进言道:“光凭蔡公一人之力,恐怕不够。”>
《汉记》记载了从光武天子至孝灵天子之间近两百多年历史的官方史书,著作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抗战之铁腕雄师
90后—我的疼痛
鬼宿舍:东11幢
我是个莫得感情的刺客
成了小孩还开了个外挂
国际倒爷
重生之财气冲天
轮回之业
邪御天娇
顾少宠妻太甜蜜
新爱尚小说网
新笔趣阁